imtoken安卓版下载官网|ust

作者: imtoken安卓版下载官网
2024-03-07 21:44:11

主頁 | 香港科技大學

主頁 | 香港科技大學

移至主內容

主頁 | 香港科技大學

公告

資訊

學生

教職員

傳媒

香港科技大學(廣州)

逸夫演藝中心

活動

到訪科大

捐贈

校友

人才招聘

內聯網

學生內聯網

教職員行政內聯網

Search Button

A

A

A

Eng

繁體

简体

關於科大

大學策略發展計劃

管治組織

政策

使命與理念

科大故事

里程碑

領導團隊

資料及數據

獎項

排名

高層管理人員

科大新聞

學術概況

理學院

工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跨學科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入讀資訊

體驗科大

入讀本科生課程

入讀研究生課程

訪問學生

學生交流

獎學金、助學金和保險

校園生活

身心健康

科大生活

社區外展

藝術與文化

學生活動

學生故事

科大研究

研究基建設施

大灣區

知識轉移

研究重點

全球挑戰

科研新聞

本科生研究計劃

科大創業

創業知識

創業意念

創業實踐

成功故事

創業新聞

環球連繫

環球連繫

內地聯繫

環球合作夥伴

學生交流

關於科大

大學策略發展計劃

管治組織

政策

使命與理念

科大故事

里程碑

領導團隊

資料及數據

獎項

排名

高層管理人員

科大新聞

學術概況

理學院

工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跨學科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入讀資訊

體驗科大

入讀本科生課程

入讀研究生課程

訪問學生

學生交流

獎學金、助學金和保險

校園生活

身心健康

科大生活

社區外展

藝術與文化

學生活動

學生故事

科大研究

研究基建設施

大灣區

知識轉移

研究重點

全球挑戰

科研新聞

本科生研究計劃

科大創業

創業知識

創業意念

創業實踐

成功故事

創業新聞

環球連繫

環球連繫

內地聯繫

環球合作夥伴

學生交流

資訊

學生

教職員

傳媒

內聯網

學生內聯網

教職員行政內聯網

公告香港科技大學(廣州)逸夫演藝中心活動到訪科大捐贈校友人才招聘

A

A

A

Eng

繁體

简体

Please select a category:

學術文獻庫

站內

UST Search

Please select a category:

學術文獻庫

站內

UST Search

按此回顧香港科大2023年的精彩瞬間!

成就無盡可能:

香港科技大學歡迎您

攜手實現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

點燃創新 激發創業精神

擁抱多元與包容

活力校園 探索無境界

科大新聞

了解我們怎樣在瞬息萬變的世界中發揮影響力

獎項及排名

科大劉紀美教授獲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24-02-07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榮休教授兼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研究教授劉紀美,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據美國國家工程院指出,此乃工程學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獎項及排名

科大劉紀美教授獲選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

2024-02-07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電子及計算機工程系榮休教授兼新興跨學科領域學部研究教授劉紀美,獲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據美國國家工程院指出,此乃工程學的最高專業榮譽之一。

劉紀美教授憑籍她於「 III-V半導體器件在矽組件上的應用,對光子學及電子學所作出的貢獻」,當選為美國國家工程院院士。她是今屆新增114位院士和21位國際院士中唯一當選的香港學者。劉教授在其研究生涯中屢創突破,

獎項及排名

羅錦團教授獲頒2023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亞洲成就獎」

2024-02-15

來自香港科技大學(科大)物理系的傑出學者羅錦團教授,獲全球華人物理和天文學會頒發2023「亞洲成就獎」,以表彰他發現「伊辛超導體(Ising Superconductors)」,以及肯定其在「馬約拉納費米子(Majorana fermions)」和非傳統超導現象的理論工作之成就。

國際化及環球伙伴

科大校長葉玉如出席2024「冬季達沃斯」

2024-01-25

香港科技大學(科大)校長葉玉如教授早前出席瑞士達沃斯-克洛斯特斯舉辦的世界經濟論壇年會,與不同國家及地區的代表會面,深入探討全球重大議題。葉教授在多場熱烈的討論中,就健康老齡化、氣候變化對全球帶來的挑戰,以及大學於推動可持續發展和人工智能在研究與教育中的角色,分享其精闢見解。

今年世界經濟論壇年會的主題為「重建信任」,雲集全球逾125個國家和地區的3,000多名來自政商界的代表及社會賢達,

大學發展

突破與創新的一年

2024-02-02

突破與創新的一年

大學盛事

科大邀多位知名書法家到校潑墨揮毫迎金龍

2024-01-26

辰龍新春將至,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邀請近20位知名中國書法家,齊聚校園的逸夫演藝中心潑墨揮毫,與百多名科大師生一同提前賀新歲。是次「金龍迎春快閃活動」由科大、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原創品牌「總台文創」與中國書法大廈聯合舉辦,屬香港篇的重要節目之一。

策劃並促成是次活動在科大校園舉行的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致開幕辭時表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研究與創新

科大團隊研發AI模型 能協助減少全球農田氨氣排放達38%

2024-02-01

由香港科技大學(科大)領導的一支國際研究團隊,以人工智能技術(AI)研發出一個機器學習模型,能有效促進全球農田的氨減排。該研究發現,目前農田所排放的氨氣量(ammonia)(NH3)不但較預期為低,更發現採用優化的施肥管理能降低農田氨排放總量達38%,有助全球各地制定合適的減氨策略,並為落實聯合國「永續發展目標」當中有關確保糧食安全、消除飢餓,以及促進永續農業的目標帶來新希望。

教與學

An Educator Focusing on Experiential and Service Learning (只供英文版本)

2024-02-05

It was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COVID in early 2020 when Prof. Tim WOO Kam-Tim and his HKUST Robotics Team students made the bold decision to continue with their explorations. Observing COVID

更多科大新聞

科大研究

嶄新發現與突破揭開人類歷史未知的新一頁,推動研究向前邁進

研究重點

先進材料

自動系統及機械人

數據科學

設計思維及創業

神經科學

公共政策

可持續發展

新興領域

更多科大研究

由願景到行動:推動全球影響力

我們培育一個多元化的社群,致力於推進聯合國可持續發展目標(SDGs),培養全球公民意識,提高社群參與,以及推動積極的社會影響。

理學院

社會服務及學習團

工學院

Center for Global & Community Engagement

機械人探索盃

水底機械人大賽

視野無界

工商管理學院

社會服務計劃

社會企業實習計劃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華南研究中心

公眾研討會、工作坊、展覽、實地考察和講座

跨學科學院

個人實時空氣污染風險信息系統(PRAISE-HK)

科大侍學行

我們的社區

學術概況

我們的學科選擇多元化,助你成為學識淵博及技能全面之英才,潛能盡展

理學院

憑藉前沿研究工作及對科學無窮無盡的好奇心,我們的學者創造無限可能,改變我們對世界的認知。

工學院

我們將創意與應用結合成為實際可行的工程方案,解決大大小小的人類難題,改善大衆生活。 

工商管理學院

我們致力培育高瞻遠矚及堅守原則的領袖,讓他們透過自身企業所發揮的影響力,並塑造未來工作模式,迎合瞬息萬變的社會需求。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我們從跨學科角度深入了解全球社會、經濟和環境的各項複雜課題,藉此培養出能夠解決環球挑戰的創意思維及批判思考的能力。

跨學科學院

我們發展新知識、技能、視野和思維方法,有助我們理解當今世代的種種問題,再以跨學科途徑解決。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我們集結全球頂尖科學家和學者引領和推進基礎和應用研究工作,拓闊人類的知識界限。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我們以實證為本、透過嚴謹縝密的跨學科政策研究及教育工作,協助改善公共決策,解決區內的重大挑戰。

更多學科資訊

入讀資訊

於科大展開精彩的學習旅程,並成為積極推動改變的一份子,造福世界

入學資訊

入讀本科生課程

入讀研究生課程

暑期課程

課程資訊

課程及科目

專業進修學院

更多入學資訊

校園生活

跳出課堂與教科書,體驗多姿多彩的校園生活

身心健康

健康的心理與健康的身體對我們來説同樣重要,學習如何保持均衡和健康的生活模式,有助我們好好兼顧生活、學習與工作。

體育@科大

心理健康@科大

特殊教育需要

科大生活

從住宿到膳食,以及各式各樣的社交活動,讓你多了解及認識在課室以外的生活、環境、設施和資源。

住宿及宿舍生活

餐飲

交通

學生設施

體育設施

社區外展

我們致力培養公民意識,跟廣大的社區發展可持續的合作夥伴關係,以深化學生的學習體驗及建立一個關愛和諧的社會。學生將應用所學到的知識和技能,服務社群。

科大侍學行

視野無界

更多校園生活

科大創業

我們培育創業人才成為全球領袖,積極為世界帶來更美好的改變

1,645

由科大教職員、學生、校友成立或由科大創業計劃所資助或培育的初創公司

9

由科大教職員、學生、校友引領的初創獨角獸

4000億港幣

科大初創公司的經濟影響力

從實驗室走向市場 科大業界交流日展示豐碩科研成果 拓展校企合作

影響力系列:半導體產業新勢力

人工智能監察提升工地安全

科大-信和百萬獎金創業大賽2022 以創意應對身心健康、環境安全等議題

更多科大創業

全球挑戰

我們透過科技和創新,致力解決當今重大的全球性問題

2019冠狀病毒病

全球人口老化

慢性疾病控制

自然資源保育

更多全球挑戰

校園活動

我們的校園活動豐富多彩,從學術到康樂,包羅萬有

${ item.short_start_month }$

${ item.short_start_day }$

-

${ item.short_end_month }$

${ item.short_end_day }$

${ item.short_start_month }$

${ item.short_start_day }$

${ item.category }$

更多校園活動

關於科大

我們孕育敢於創新、積極有為的全球領袖

2nd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年輕大學排名》世界600強+年輕大學

29th

2023年全球大學畢業生就業能力排名(大中華區第三及香港第一) 由人力資源顧問公司Emerging 於《泰晤士高等教育》發佈

7th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亞洲大學排名》亞洲頂尖500+所大學排名(香港排名第三

認識科大

環球連繫

我們積極與國際夥伴建立關係,鼓勵學術與研究合作、促進知識轉移和文化交流

80+

學生國藉

300+

合作夥伴關係

~40%

畢業生曾到境外交流

更多環球連繫

社交媒體

關注我們的社交媒體專頁,緊貼科大每個精彩時刻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19.3°

|

陰,多雲

學院、課程事務處及研究院

理學院

工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跨學科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部門 A-Z

學術部門

學術課程

行政部門

科大社交平台及應用程式 A-Z

資源

校曆

品牌管理指引

品牌簡報設計

校園地圖

E-Board 管理指引

教授簡錄

常見問題

多媒體

社交平台指引

網站指引

聯絡我們

圖書館

學院、課程事務處及研究院

理學院

工學院

工商管理學院

人文社會科學學院

跨學科學院

香港科技大學賽馬會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學公共政策研究院

部門 A-Z

學術部門

學術課程

行政部門

科大社交平台及應用程式 A-Z

資源

校曆

品牌管理指引

品牌簡報設計

校園地圖

E-Board 管理指引

教授簡錄

常見問題

多媒體

社交平台指引

網站指引

聯絡我們

圖書館

無障礙瀏覽

私隱政策

網頁地圖

© 版權屬香港科技大學所有

關注香港科大

無障礙瀏覽

私隱政策

網頁地圖

關注香港科大

© 版權屬香港科技大學所有

關閉

接受

我們使用Cookies為您提供更好的瀏覽體驗,分析網站流量,個性化內容以及投放有針對性的廣告。 閱讀有關我們如何使用Cookies以及如何通過單擊Cookies設置來控制它們的信息。 如果您繼續使用本網站,則表示您同意我們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

一文读懂算法稳定币 UST 的逆袭之路|美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一文读懂算法稳定币 UST 的逆袭之路|美元_新浪财经_新浪网

新浪首页

新闻

体育

财经

娱乐

科技

博客

图片

专栏

更多

汽车

教育

时尚

女性

星座

健康

房产历史视频收藏育儿读书

佛学游戏旅游邮箱导航

移动客户端

新浪微博

新浪新闻

新浪财经

新浪体育

新浪众测

新浪博客

新浪视频

新浪游戏

天气通

我的收藏

注册

登录

区块链 >

正文

行情

股吧

新闻

外汇

新三板

一文读懂算法稳定币 UST 的逆袭之路

一文读懂算法稳定币 UST 的逆袭之路

2022年04月24日 12:09

火星财经

新浪财经APP

缩小字体

放大字体

收藏

微博

微信

分享

腾讯QQ

QQ空间

  在 2022 年变幻莫测的市场环境中,稳定币占据了舞台的中心位置。

  稳定币在 Crypto 领域中扮演着非常有价值的角色,因为它们允许持有者在利用区块链和 DeFi 的金融超级力量的同时,在生态系统中保留‘现金’。稳定币也是 Crypto 领域中增长最快的垂直领域之一,稳定币的总市值在过去一年增长了 115%,且自 2020 年 1 月以来已经增长了 2950%。 

上图:各大稳定币的供应量增长情况。图源:The Block

  最近稳定币领域中最引人注目的是 Terra 的 UST,按市值计算,UST 是第三大稳定币,供应量超过 177 亿美元。UST 由 Terra 区块链及其原生资产 LUNA 驱动,自 2021 年初以来,LUNA 已经增长了 15100% 以上,市值约为 340 亿美元,在所有加密资产中排名第八。

  这当然引出了一个问题:Terra 是如何变得如此成功的?与竞争对手相比,UST 的增长速度有多快?该协议面临哪些风险?

  下文将尝试回答这些问题。 

  UST 如何运作

  首先,让我们深入了解 UST,这样我们就能更好地理解它如何运作,如何获得稳定性,以及 LUNA 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UST 是一种与美元挂钩的算法稳定币。为了铸造 UST,用户必须销毁同等价值的 LUNA (也即 $1:$1);类似地,为了赎回 LUNA,用户将必须销毁同等价值的 UST。这意味着 UST 没有外部抵押品资产的支持,而是依靠市场激励来维持稳定。

  让我们通过一个简单的示例来了解这种机制是如何运作的。

  假设 UST 的价格是 1.01 美元,也即高于 1 美元的锚定价格。这意味着对 UST 稳定币的需求超过了供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降低 UST 的价格,套利者会被激励销毁 1 美元的 LUNA 来铸造新的 UST,从而捕获 UST 的目标锚定价格 (即 1 美元) 与当前的价格 (即 1.01 美元) 之间的 0.01 美元的差额带来的收益。

  当 UST 的交易低于 1 美元的锚定价格时,也存在类似的套利机会,这意味着 UST 稳定币的供应超过了需求。如果 UST 的价格是 0.99 美元,套利者就会被激励销毁 UST 来铸造 1 美元的 LUNA,并将差额收入自己腰包。这将减少 UST 的供应,从而帮助 UST 的价格提高到 1 美元的锚定价格,。

  虽然这一机制相对简单,但迄今为止已被证明在扩大 UST 供应方面非常有效。

  UST 的资本效率非常高,因为它不需要任何抵押品支持来铸造新的 UST,与其他稳定币设计 (比如超额抵押的稳定币) 相比,这种机制增加了 UST 在供应增长方面的便利性。像 DAI 这样基于超额抵押的稳定币,其供应增长依赖于人们债务需求的增长。UST 的这种机制也被证明在很大程度上有效地保持了 UST 的价格维持在其锚定价格附近,因为自 2021 年 5 月崩盘后以来,该协议的波动幅度从未超过 0.02 美元。

  从这个机制中可以看到的另一个关键见解是,该机制将 LUNA 的价值与 UST 的需求联系起来。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随着对 UST 的需求增加,更多的 LUNA 将被销毁,这将给其价格带来上行压力。而如果对 UST 的需求减少,LUNA 将会被铸造以满足用户进行赎回,给其价格带来向下的通胀压力。 

上图:LUNA 的每月末总供应量变化 (柱状图) vs. LUNA 价格 (黄色曲线)。图源:Smart Stake

  虽然这一机制具有高度反身性,但它将 LUNA 置于完全押注于 UST 需求的增长,并导致 LUNA 连续 9 个月处于通缩状态。如上图所示。 

  LUNA 与 Terra 区块链

  如上所述,Terra 是一个稳定币协议,也是一个 L1 (第一层) 区块链协议。

  该网络是在 Cosmos SDK 上构建的,使用 Tendermint Proof-Of-Stake (PoS) 作为其共识机制,该网络的验证者通过质押 LUNA 来确保网络安全。Terra 最近实现与 IBC (链间通信标准) 兼容,这使得 Terra 能够实现与 Cosmos 生态系统中的所有其他区块链之间的资产兑换。

  虽然 Terra 的验证者数量上限是 130,但 LUNA 持有者可以将自己的资产代理质押给其中网络中的验证者,从而允许小型持有者也能参与到网络的质押进程中。与其他 PoS 区块链不同,LUNA 质押者只能赚取 Gas 费用和兑换费 (swap fee),因为该网络没有 LUNA 通胀质押奖励。 

编者注:根据 Terra 官方的最新说明,在 Terra 网络上,所有的交易都会产生 Gas 费用。此外,所有涉及稳定币的交易会产生额外的费用,也即所谓的兑换费 (swap fee),包括‘Tobin Tax’和‘Spread Fee’这两种,具体取决于交易的类型。具体来说,Tobin Tax 是指通过 Terra 协议进行稳定币与稳定币之间的交易时 (比如将 UST 兑换为 KRT),该网络将收取一定比例的兑换费,大多数稳定币的兑换费收取比例是 0.35%,但 MNT 的税率为 2%;Spread Fee 是指通过 Terra 协议进行稳定币与 LUNA 之间的兑换时 (比如将 UST 兑换为 LUNA) 收取的兑换费,最低费用是 0.5%。在市场极度不稳定的情况下,会去调节该费率用来保证协议的稳定。这些费用将在每个区块分配给网络中的 LUNA 质押者作为收益。参见:https://docs.terra.money/docs/learn/fees.html

  LUNA 验证者拥有该系统的治理权,对网络升级和参数更改进行投票。最近一次重要的投票是该协议的 Columbus-5 升级,LUNA 质押者移除了 UST 铸币税 (即铸造新的 UST 所产生的费用)。要想投票达到法定人数,必须有 40% 的 LUNA 质押者参与了提案的投票,且至少有 66.6% 的投票者同意才能通过。

  验证者在系统中还扮演着另一个关键角色,他们负责对 LUNA 和 UST 之间的兑换率 (也即 LUNA 的价格) 进行投票。Terra 没有依赖 Chainlink 等第三方预言机系统,而是使用 LUNA 验证者作为其预言机,也即激励 LUNA 验证者来对 LUNA 的价格进行正确地投票,作为回报,这些验证者将获得一部分 UST 与其他稳定币之间以及 UST 与 LUNA 之间的兑换费作为回报。

  通过使用自己的主权区块链,以及系统内部的一个预言机网络,Terra 得以实现去中心化,因为它不依赖于任何外部实体来使系统正常运行。 

  采用 & 增长策略

  正如 Terra 创始人 Do Kwon 所讨论的,UST 增长策略背后的核心理念是强调为 UST 创造效用和需求,这有助于为 UST 建立强大的网络效应。

  以下是 Terra 已经采取的一些策略。 

  1. Anchor & Terra DeFi

  Terra 增加 UST 的效用性和使用量的最成功的方法之一是 Anchor。作为 Terra 和 Avalanche 上的货币市场,Anchor 允许 UST 持有者将 UST 资产存入其中,获得当前固定的 19.46% APY 收益率。用户还可以将 Terra 或者 Avalanche 链的 L1 资产的质押衍生品 (当前包括 bLUNE、bETH、bATOM 和 wasAVAX) 进行抵押来借入 UST。 

  这些 L1 资产累积的质押奖励,加上 Anchor 协议借款人支付的利息,有助于产生支付给 Anchor 协议存款人的 19.46% 利率的一部分,差额由 Anchor 协议所谓的收益准备金 (yield reserve) 构成,目前该准备金持有超过 2.67 亿美元的 UST。 

上图:Anchor 协议中的 TVL (总锁仓价值) 增长情况。图源:DeFi Llama

  Anchor 协议提供的这个存款收益率远高于其他主要的货币市场协议提供的典型收益率,因此这已经帮助 Anchor 协议吸引了 152 亿美元的 TVL (总锁仓价值),并使 Anchor 成为 UST 的首个主要的需求驱动因素。

  尽管如此,Anchor 可能会对 UST 的稳定性造成风险,因为该协议拟议的收益率降低,以及该协议的收益率准备金每天都在减少 400 万美元,使该准备金将在大约 2 个月内完全耗尽,这可能导致资金流出 Anchor 协议,并可能导致 UST 的大规模赎回。

  虽然目前 Anchor 在 Terra DeFi 200 亿美元的 TVL 中占 75.9%,但 Terra 网络上还有其他一些 DeFi 协议也有明显的吸引力,比如去中心交易平台 Astroport 和合成资产协议 Mirror,二者合计持有超过 25 亿美元的 TVL。让 UST 在这些其他 Terra 原生协议中发挥作用的能力,可以帮助抵消 Anchor 收益率降低时可能发生的潜在供应冲击。 

  2. 积极的多链扩张

  Terra 产生 UST 需求的另一种方式是通过增加 UST 在许多其他区块链上的供应和效用。通过利用 Wormhole 等跨链桥解决方案,Terra 成功地为 UST 在以太坊、Avalanche、Solana 和 Fantom 等网络上建立了流动性。

  特别是在以太坊上,Terra 已经实现了大量的整合,这可能会使 UST 成为以太坊链上最大的稳定币之一,撰文时 UST 在以太坊网络上的供应量已经超过 7.55 亿美元。

  例如,Terra 最近宣布了一项有关在去中心化交易所 Curve 上创建 4pool 池的提案,该流动性池将由 UST、FRAX、USDC 和 USDT 这四种稳定币构成。该池旨在成为这个 DeFi 中流动性最强的 DEX (即 Curve) 的基础交易池,取代目前该平台上的基础池 3pool (由 DAI、USDC 和 USDT 组成)。

  Terra 和 Frax 这两大稳定币发行方正与 [Redacted] Cartel 就 4pool 这项计划进行合作,撰文时它们共计持有大量的 CVX 代币,CVX 是 Convex Finance 的治理代币,Convex Finance 控制着的绝大部分 Curve 原生代币 CRV。正因为如此,4pool 已经在 Fantom 区块链上线,在该链上拥有超过 3100 万美元的 TVL,4pool 似乎有稳固的机会来改变 Curve 流动性的竞争格局。

  除了 Curve 之外,Terra 已经开始与其他的以太坊 DeFi 协议进行集成,比如 Rari Capital 的 Fuse,这是一个无需许可的货币市场协议,Terra 正在向 Fuse 池注入 UST 流动性。 

  3. Forex Reserve 储备金

  另一个最近推动 Terra 增长的因素是‘Forex Reserve’储备金的创建。Terra 生态发展组织 Luna Foundation Guard (LFG) 在 2022 年 2 月 23 日宣布 (见下图),这个非营利性组织已经通过出售 LUNA 代币从三箭资本 (Three Arrows Capital) 和 Jump Crypto 等主要实体筹集 10 亿美元,旨在囤积比特币 (BTC) 作为后盾,帮助维持 UST 的锚定。  

  撰文时,该储备金目前持有超过 18.1 亿美元的 BTC,目标是最终达到 100 亿美元的规模,并多样化其他加密资产,比如它已经开始与 Avalanche 的开发商 Ava Labs 进行 1 亿美元的 LUNA/AVAX 代币互换。这意味着截至目前,UST 得到了其他加密资产的 15-16% 的支持。 

  上图:Terra 生态发展组织 Luna Foundation Guard (LFG) 地址中持有的 BTC 数量增长情况。图源:BitInfo Charts

  该储备金已经帮助支撑了其在加密货币市场的价格,并且已经推动了对 UST 的需求,可能是由于刺激了人们对 UST 维持其锚定及其满足人们赎回需求的能力的信心,因为自从宣布创建该储备金以来,UST 的市值增长了 45%,LUNA 的价格增长了 81%。 

  UST 的状态

  现在我们了解了 UST 的运作方式和增加其采用的驱动因素,让我们看看一些链上指标,看看该稳定币与其竞争对手相比如何。 

  1. 流通供应量 & 市场份额

  UST 供应量在过去的一年中经历了难以置信的爆炸性增长,在此期间增长了 987% 以上,撰文时其流通供应量超过 177 亿美元。如下图所示: 

上图:过去一年中 UST 稳定币的供应量增长情况。数据来源: The Block

  这使 UST 成为第三大稳定币,仅次于 USDT 和 USDC。考虑到另外两种稳定币 (即 USDT 和 USDC) 是由法币储备支撑且由中心化实体发行,这使得 UST 成为所有加密货币中最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其规模已经比最接近它的竞争对手 DAI 高出了两倍多。

  UST 的市场份额在过去两个季度急剧增长。该协议目前占稳定币总供应量的 9.8%,比 2021 年 10 月以来的 2.1% 增加了 4 倍以上。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 The Block

  UST 相对于其他去中心化稳定币的竞争定位,突显了其市场份额的惊人增长。根据 The Block 的数据,UST 占去中心化稳定币供应的大部分:UST 的供应量在 8 个最大的由加密货币支撑的稳定币和算法稳定币的 336 亿美元总供应量中占到了 52.7%。这比 2021 年 10 月的 19.9% 增长了两倍多。如下图所示: 

数据来源: The Block

  2. 增长率

  正如其不断增长的市场份额所表明的那样,UST 一直在以比竞争对手更快的速度增长。仔细看看这些增长率,就会发现差异有多大。

  下图显示了按市值计算的十大稳定币在过去两个季度的供应增长率,包括中心化稳定币、去中心化稳定币、由法币支撑的稳定币、由加密货币支撑的稳定币以及由算法稳定币。正如我们所看到的,UST 在过去 6 个月的增长率在这十大稳定币中遥遥领先,其供应量增长了 547%。在此期间,只有两种稳定币以超过三位数的速度扩张,另一种是 FRAX。 

数据来源: CoinGecko

  这意味着 UST 在过去 6 个月里的增长速度比 10 个被选中的稳定币的平均增长速度快了 4.4 倍,比整个稳定币行业的增长速度快了 14 倍。 

数据来源: CoinGecko

  在这个快速扩张、长期增长的稳定币领域,UST 已经证明自己是最快的一匹马。 

  05. 风险因素

  既然我们已经强调了 UST 的巨大增长及其成功的关键,让我们花点时间来强调一下该协议面临的一些风险。 

  1. 通胀的死亡螺旋

  也许 Terra 面临的最大风险是所谓的‘死亡螺旋’ (death spiral),就像 Iron Finance 等稳定币出现的情况那样。这种情况包括对 UST 的挤兑 (即大规模赎回),这往往是由于稳定币低于其锚定价格的结果,其他算法稳定币已经遭遇这种情况。如果出现这种情况,LUNA 将以越来越高的价格被铸造,导致更多的 UST 持有者失去信心,并进一步膨胀该资产的供应,直到其失去全部价值。 

  2. 有限的验证者数量

  正如上文中提到的,UST 的去中心化程度取决于保护该稳定币的 Terra 区块链网络。鉴于 Terra 只支持 130 个验证者,如果该协议面临重大的监管审查,这就可能是一个中心化向量。 

  3. Anchor 收益率减少

  如果 Anchor 的存款收益率下降,使得 Anchor 协议中的 UST 外流,那么该稳定币将面临赎回风险,如果 UST 持有者选择将他们的资金配置到其他地方,那么可能会引发通胀。 

  4. 竞争

  稳定币领域的竞争非常激烈。Terra 将需要在协议上继续发展和迭代,并构建其网络效应,以捍卫其竞争地位。 

  06. 总结

  作为最大的去中心化稳定币,UST 席卷了 Crypto 世界。 借助于通过 UST 的市场需求而积累价值的本地资产 LUNE,以及一个推动产生需求、效用和建立网络效应以及惊人的增长率的积极战略,Terra 似乎准备继续它的月球优势。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靖笛

文章关键词:

美元 稳定币 区块链

我要反馈

投顾排行榜

收起

人气榜

跟牛人买牛股

入群讨论

今日热度

问股榜

立即问股

今日诊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APP专享直播

上一页下一页

1/10

热门推荐

收起

新浪财经公众号

24小时滚动播报最新的财经资讯和视频,更多粉丝福利扫描二维码关注(sinafinance)

相关新闻

加载中

点击加载更多

财经头条作者库

最近访问

我的自选

01/市值缩水300多亿,又一个下沉市场巨头趣头条没落02/女子实名举报海航机长丈夫:婚内出轨抛弃妻女!天津航空:已第一时间停飞!03/罗生门!辛巴,再陷“卖假货”风波04/市场监管局称“TST庭秘密”涉嫌传销案已处于调查后期阶段,一起赚钱一起玩的徐峥夫妇能独善其身吗?05/蕉下控股广告营销费3年增13倍 200元小黑伞遭遇30元仿款06/直播售假?辛选称系商标授权纠纷07/法国大选最后决战,整个西方都为马克龙捏一把汗08/元气森林半年内多名高管离职 “腹背受敌”环境下如何应对激烈竞争09/泽连斯基:顿巴斯和克里米亚是谈判的关键问题10/俄军强迫乌克兰俘虏吞下国旗臂章?“虐俘”者早在2017年就已被暗杀

01/回购+自购,真金白银进场护盘02/股市大跌信心仍在!石锋资产累计申购过亿,多个百亿私募火线完成亿元级自购!后市怎么走?03/市值巅峰大跌70%!"互联网休闲零食第一股"三只松鼠宣布:全面暂停门店扩张04/张忠谋直言美国造芯片徒劳浪费05/拜登又与“隐形人”……?06/人民币惊魂一周:贬值1000点背后有何深意07/外资四天抄底20亿!机构大幅下调“宁王”全年净利增速预测 一季报见真章?08/撒钱18亿 比亚迪刷屏!员工人均“获赠”15万09/什么情况?一批A股业绩“大变脸”! 有公司先“笑脸”后“哭脸”,或面临“戴帽”风险10/防御性板块受宠!

01/储蓄存款利率要变?更多银行将于25日开始下调02/招行原行长田惠宇大学室友蒋云明同日被查 曾任兴业银行监事长03/一日3位银行高管落马、年内14位被查 金融反腐持续推进04/储蓄存款利率要变?更多银行将于25日开始下调!05/部分大额存单利率进入“2时代” 投资者踊跃购买瞬间售罄06/招行原行长田惠宇被查!年薪419万,曾说敬畏两样东西07/央行王一鸣:要采取更强有力的宏观政策措施 争取让二季度经济增速重返5%以上08/招行行长田惠宇免职背后的建行迷雾09/我emo了!不是说好了,房贷转经营贷更省钱吗?10/四大金融监管部门罕见同日发声,关于股市、货币政策、房地产谈了这些

7X24小时

徐小明 凯恩斯 占豪 花荣 金鼎 wu2198 丁大卫 易宪容 叶荣添 沙黾农 冯矿伟 趋势之友 空空道人 股市风云 股海光头

程实

王永利:

法治护航,充分发挥期货功能

管涛:

近期人民币汇率出现调整

莫开伟:

商行应把降利率好处惠及企业

任泽平:

全球重大衍生品交易事件

楼继伟:

养老金融的发展要适合国情

交易提示

操盘必读

证券报

最新公告

限售解禁

数据中心

条件选股

券商评级

股价预测

板块行情

千股千评

个股诊断

大宗交易

财报查询

业绩预告

ETF期权

类余额宝

基金净值

基金对比

基金排名商品行情

外盘期货

商品持仓

现货报价

CFTC持仓

期指行情

期指持仓

期指研究

行业指数

权重股票

期货名人

专家坐堂

高清解盘

期货入门

各国国债

期市要闻

期货研究

机构评论

品种大全外汇计算器

人民币牌价

中间价

美元指数

直盘行情

所有行情

美元相关

人民币相关

交叉盘

拆借利率

货币分析

机构观点

经济数据

专家坐堂

分析师圈

国债收益率

全球滚动

CFTC持仓

比特币外汇计算器

黄金资讯

白银分析

实物金价

ETF持仓

黄金TD

白银TD

金银币

专家坐堂

基础知识

现货黄金

现货白银

现货铂金

现货钯金

高清解盘

黄金吧 白银吧

黄金分析

CFTC持仓

叶檀

凯恩斯

曹中铭

股民大张

宇辉战舰

股市风云

余岳桐

股海战神

郭一鸣

赵力行

红茶品股:股市双冰点情绪已经形成钱老炮:下周重视大资金选择 吃大肉躲大雷红茶品股:大盘底部区域逐步明朗 现在不行动更待何时钱老炮:重磅消息刺激 三类股容易强力反弹红茶品股:三大理由可看市场短期持续回暖赢在龙头:3000点大关争夺战进入尾声股海伏笔:见底了吗?接下来聚焦三大经济点老封看盘:回购潮出来了 此时三种钱不能丢彬哥看盘:反弹在路上淘气天尊:为什么大跌抄底时你却想着去割肉魅仙儿论市:低位地量小阳 企稳信号明显郭一鸣:利好提振下 A股能否迎来超跌反弹

叶檀

凯恩斯

曹中铭

股民大张

宇辉战舰

股市风云

余岳桐

股海战神

郭一鸣

赵力行

红茶品股:股市双冰点情绪已经形成钱老炮:下周重视大资金选择 吃大肉躲大雷红茶品股:大盘底部区域逐步明朗 现在不行动更待何时钱老炮:重磅消息刺激 三类股容易强力反弹红茶品股:三大理由可看市场短期持续回暖赢在龙头:3000点大关争夺战进入尾声股海伏笔:见底了吗?接下来聚焦三大经济点老封看盘:回购潮出来了 此时三种钱不能丢彬哥看盘:反弹在路上淘气天尊:为什么大跌抄底时你却想着去割肉魅仙儿论市:低位地量小阳 企稳信号明显郭一鸣:利好提振下 A股能否迎来超跌反弹

董明珠还能为格力奋战多久?|《至少一个小时》

梁建章:中国人口衰竭的速度前所未有

冷友斌回应网友质疑:说价格高 对飞鹤不公平!

王中军:我喜欢比较“江湖”一点的人

:券商开户专属通道:新客专享理财福利多多 用户7714091613:IMF最新修订的 桃花其身:抄底是个伪命题,首先如何定义是底 芋竹投资:市场有其运行的规律 红鹰论市:#三大运营商一季度日均赚超3亿元 5G套 叶九泽:今天5支新股上市,破发2支 红鹰论市:上市公司争入钠离子赛道 业内提醒商业化恐 兴业投资:供应担忧VS需求放缓,国际油价宽幅波动

04-28

江苏华辰

603097

-- 04-26

铭科精技

001319

-- 04-25

科创新材

833580

4.6 04-20

永泰运

001228

30.46 04-20

德龙激光

688170

30.18

投顾直播

更多>

产品入口: 新浪财经APP-股票-免费问股

新浪财经意见反馈留言板

新浪简介|广告服务|About Sina

联系我们|招聘信息|通行证注册

产品答疑|网站律师|SINA English

Copyright © 1996-2022 SINA Corporation

All Rights Reserved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

新浪首页

语音播报

相关新闻

返回顶部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_百度百科

技术大学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播报讨论上传视频中国安徽省合肥市境内公办全国重点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中国高校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中国科学技术大学(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位于安徽省合肥市,是中国科学院直属的一所以前沿科学和高新技术为主,兼有医学、特色管理和人文学科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由中科院、教育部和安徽省三方重点共建;位列“双一流”、“985工程”、“211工程”,入选“珠峰计划”“强基计划”“111计划”“2011计划”、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国家建设高水平大学公派研究生项目、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中国政府奖学金来华留学生接收院校,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九校联盟 [105]、中国大学校长联谊会、环太平洋大学联盟、国际应用科技开发协作网、东亚研究型大学协会成员。 [1-2] [88] [100]学校1958年9月创建于北京,首任校长由郭沫若兼任;建校后,中科院实施“全院办校,所系结合”的办学方针,汇集了严济慈、华罗庚、钱学森、赵忠尧、郭永怀、赵九章等一批著名科学家,建校第二年即被列为全国重点大学;1970年初,学校迁至安徽省合肥市,开始了第二次创业;1978年以后,学校创办少年班、首建研究生院、建设国家大科学工程、面向世界开放办学等新举措;也是唯一参与国家知识创新工程的大学。 [84]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31个学院(学部),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设有苏州高等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国际金融研究院、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 [3] [84]创办时间1958年9月20日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知名校友汪洋、赵忠贤、华罗庚、朱清时、尹志尧、侯建国、潘建伟、李一良学校官网http://www.ustc.edu.cn图集学校概况历年分数线招生简章目录1历史沿革▪追根溯源▪建校初期▪文革时期▪重新崛起▪展望未来2学术研究▪科研平台▪科研成果▪学术资源3办学条件▪师资力量▪院系专业▪学科建设▪教学建设▪社会评价4文化传统▪形象标识▪精神文化5学校领导▪现任领导▪历任领导6知名校友基本信息中文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外文名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China简    称中国科大,USTC [112]创办时间1958年9月20日办学性质公办大学学校类别理工类学校特色双一流 [100](2017年、2022年)985工程(1999年)211工程(1995年)111计划(2006年)珠峰计划(2010年)展开学校特色双一流 [100](2017年、2022年)985工程(1999年)211工程(1995年)111计划(2006年)珠峰计划(2010年)九校联盟(C9) [129](2009年)2011计划(2013年)全国重点大学 [132](1959年)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130](2011年)强基计划 [131](2020年)环太平洋大学联盟长三角高校合作联盟(2005年)全国健康学校建设单位 [138](2023年6月)收起主管部门中国科学院现任领导舒歌群(党委书记)、包信和(校长)专职院士数62硕士点34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硕士学位授权点博士点2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个国家重点学科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院系设置31个学院(学部),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校    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校    歌《永恒的东风》校庆日9月20日地    址安徽省合肥市金寨路96号院校代码10358主要奖项5次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截至2015年)3项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截至2015年)1次世界十大科技进展、13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截至2015年)7次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截至2015年)9次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截至2015年)知名校友汪洋、赵忠贤、华罗庚、朱清时、尹志尧、侯建国、潘建伟、李一良知名教师陈国良、程福臻、施蕴渝、史济怀、向守平历史沿革播报编辑追根溯源建校背景20世纪50年代,中国当时的科技力量和综合国力十分薄弱,难以适应国家发展和国际竞争的需要。作为全国学术科研中心的中国科学院虽拥有众多的高级科学人才,但急需补充优秀的后备力量,特别是国内新兴技术学科方面的尖端科技人才。而当时从高等学校分配的毕业生,在数量和质量上都难以满足需要。在这种情况下,利用中国科学院自身优势,创办一所培养新兴、边缘、交叉学科尖端技术科技人才的新型大学,就成为科学院领导和许多科学家的共同构想。东区西大门酝酿与审批1958年3月18日,在中科院第三次院务常务会议上,院长郭沫若提出,为了培养干部,可以考虑科学院附设高等学校。5月9日,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张劲夫代表科学院党组向负责全国科技工作的聂荣臻副总理和中宣部呈交请示,建议由中国科学院试办一所大学。聂荣臻副总理随即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科学院拟办大学一事,得到周恩来总理的首肯。5月21日,聂荣臻副总理向中共中央书记处提交报告。1958年6月2日,经中共中央书记处会议讨论后,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邓小平批示“书记处会议批准这个报告,决定成立这个大学。”刘少奇、周恩来、陈云等也审批同意了中央书记处的决定。筹备过程1958年6月8日,中国科学院院长郭沫若主持召开学校筹备委员会第一次会议,决定学校定名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同时成立大学筹备委员会,会议通过了建校方案和1958年招生简章,明确教学设备原则上由科学院各有关研究所负责。会议决定学校设置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技术物理系、化学物理系、物理热工系、无线电电子学系、自动化系、力学和力学工程系、放射化学和辐射化学系、地球化学和稀有元素系、高分子化学和高分子物理系、应用数学和计算机技术系、生物物理系等12个系;并与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建立联系协作关系。老北门同年7月28日,学校筹备委员会举行第一次系主任会议,会议决定增设应用地球物理系,成立普通物理、普通化学、数学和政治课等四个小组。根据聂荣臻副总理指示,原中央党校在玉泉路的二部让给中国科大当校址,中国科学院院部和各研究所支援了一大批干部、教室、工人、图书资料和实验设备。为解决招生问题,中国科学院党组报请中央批准,从各省、市当年考生中由中国科大优先录取1600名新生。6月18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登载了中国科大招生简章。9月初,在北京考区录取的150名新生提前报到,参加整理校园和修建操场等义务劳动;9月15日,京外新生办理报到注册手续,全校共录取1634名学生。开学前夕,郭沫若起草校歌歌词,并广泛征求修改意见。9月19日,郭沫若与全体学生第一次见面,并请校歌作曲者、全国音协主席吕骥为学生教唱校歌《永恒的东风》。 [4]建校初期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东区北门1959年,中国科学情报大学并入中国科大,设立科技情报系,1960年该系撤销,学生分别并入物理、化学、生物等系科专业。1964年4月,中国科学院同意将原来的13个系合并成数学系、物理系、近代化学系、近代物理系、近代力学系、无线电电子学系6个系。教育部核定学校设定专业24个,1966年减为23个,学制5年。根据中国科学院的要求,系和专业调整后,专业课程基本不变,教研室继续保留,以便经常和研究所取得密切联系。1959年5月,被列入中共中央的《关于在高等学校中指定一批重点学校的决定》。 [5]建校初期的中国科大1963年开始招收研究生,1964年中国科学院京区研究所录取的200名研究生也由中国科大负责基础课教学。地球物理学家赵九章曾致函科学院领导,建议中国科大开办研究生院。科学院对由中国科大在中关村开办研究生院问题也曾提出方案,后因“文革”动乱而搁浅。1960年中国科大与科学院计算研究所联合研制成功“107计算机”,这是中国第一台自行设计研制的通用数字计算机,也是中国高校中第一台电子数字计算机。1960年2月,学校召开第一次科学研究工作报告会。1963年9月,为纪念建校五周年出版的《科学论文集》,选入师生论文共80篇。截至1966年,中国科大为国家培养了4710名毕业生,85%分配在科研部门和高等院校工作,绝大部分成为业务和领导骨干。在前三届毕业生中,后来当选为“两院”院士者就有29人,在全国高校同期毕业生中名列第一。 [4]文革时期1966年5月,“文化大革命”在全国范围内爆发,学校停止招生,教学、科研工作被迫停顿。1961级学生在校长达6年半之久,至1967年12月方毕业分配,走上工作岗位。研究生至1968年才派遣完毕。西区北门1966年6月,根据中共北京市委要求,中国科学院向中国科大派驻工作组。此后,揭发会、批斗会、大字报、大辩论持续不断,掀起了全校文化大革命的高潮。至7月29日,驻校工作组才根据上级决定,撤离科大。1968年3月5日,中国科大革命委员会正式成立,次日开始办公,在革委会各办事机构健全之前,统管一切有关革委会事宜。1968年8月,解放军驻京“毛泽东思想宣传队”200余人、首都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两批300人进驻科大,领导学校“斗、批、改”运动。1969年2月27日,学校成立教育革命组。之后,学校陆续派出了11支教育革命探索小分队,共77人分赴部队、农村、工厂进行教育革命探索,并到上海取经。1969年7月9日,中国科技大学教育革命调查组草拟出《关于走共大道路,重建无产阶级新科大的初步意见》一稿,其主要精神是:以江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为榜样,向清华、北大学习,到江西创办教育革命基地。7月15日~23日,学校派出多人分批去湖北、江西、东北等地选点办“五·七”干校,以便干部轮流下放劳动锻炼。1969年10月26日,中共中央下发《关于高等学校下放问题的通知》,刘西尧经与安徽省革命委员会主任李德生协商,指令中国科大战备疏散到安徽省安庆市。先遣人员90人12月初赶赴安庆,随后900人到达该市,被安置在安庆市委党校的一栋三层小楼里,拥挤不堪,食宿等基本生活无法维持。中国科大自1969年12月开始迁入安徽,至1970年10月基本完成搬迁。总计组织货运装车70余次,运货量865吨,装运仪器、器材、图书、档案等35000箱;迁出家属470多户,组织职工、学生、家属客运20多批,约6000人次,用火车皮510多节,搬迁费达77万元。1971年9月,国务院决定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与第三机械工业部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学校迁入合肥时,仪器设备损失2/3,教师流失1/2以上。教学、生活用房严重不足,校舍面积不到6万平方米。1972年,全校讲师以上职称的教师不足百人。1972年,学校重建了数理化基础课教研室,广大师生在十分恶劣的条件下开始了教学科研工作。学校决定将分布在全国范围各种岗位上的300多名1968~1970届毕业生招回学校进修,举办“回炉班”。“回炉班”结业后,他们与学校从各地所招的200余名教师一起充实了学校的教师队伍,使队伍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为后来形成以年轻人才为主体的师资队伍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此期间招收的1972~1976级工农兵学员,学制改为3年。孺子牛1973年3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改为安徽省和中国科学院双重领导,以安徽省为主。1975年9月,中国科学院经请示国务院,决定中国科大由以安徽省领导为主改为以中国科学院领导为主。同年,主持中国科学院工作的院党的核心小组第一副组长胡耀邦在准备向国务院提交中国科学院《汇报提纲》的同时,指示科大代表科学院起草向国务院汇报的《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请示报告》。在报告中,提出中国科大要通过择优录取应届毕业生、试办研究生班等建议。报告上报后,邓小平圈阅同意。当中国科大准备实行经邓小平指示同意的办法招生时,全国掀起“反击右倾翻案风”,《关于科技工作的几个问题》被诬蔑为“复辟”“回潮”的“毒草”。至1977年底,中国科大校舍面积达11.8万平方米,全校教职工2300余人,其中教师1157人,教授8人,副教授10人,讲师126人。 [4]重新崛起1976年10月“四人帮”的倒台标志着“文化大革命”的结束。中国科学院于1977年8月5日至13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国科大第一次工作会议,提出科大既要成为教学中心,又要成为科研中心,制订了一系列拨乱反正的改革措施。9月5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几个问题的报告》,中共中央主席华国锋、副主席邓小平及纪登奎、余秋里、王震、谷牧副总理等批示同意。1978年2月17日,学校恢复列为重点大学。在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教育和科研等方面,提出并实施了一系列改革举措,主要有:1.面向世界,开放办学中国科大在全国大学中率先实行对外开放,先后与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大学、科研机构签订了合作交流协议,建立了稳定的合作关系。平均每年有近300位外籍专家、学者来校讲学或进行合作研究,先后选派教师近万人次赴30多个国家与地区访问学习或进行合作研究。聘请上百位名誉教授和客座教授,举办了多次大型国际学术会议。2.创建少年班1978年3月,经中国科学院和教育部批准,中国科大经过考试选拔智力超常的少年进校学习,探索在少年中成功培养合格大学生的经验。首期少年班21人,平均年龄14岁,年龄最小的谢彦波仅11岁。此后,部分高校也陆续开办少年班。1985年9月,为把少年班经验向普通本科教育推广,中国科大仿照少年班办学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零零班”)。少年班与零零班统一管理,共同培养,学生优势互补、相得益彰。3.创办全国第一个研究生院1977年10月初,中共中央、国务院批准中国科大在北京成立研究生院。1978年3月,中国科大研究生院正式成立,这是全国最早创办的研究生院。不久,中国科大明确提出建立培养本科—硕士—博士的完整教育体系。1981年11月,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单位,其中博士点11个,硕士点24个。1983年,国内首批授予博士学位的18人中,有白志东、苏淳、李尚志、范洪义等7人为中国科大培养的研究生。1982年1月,中国科大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博士学位授予学校。1986年,合肥校本部也设立研究生院。4.不断深化教学改革1980年7月23日至30日,中国科技大学第二次工作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着重研究了如何发挥科学院和科大在科学技术研究、人才培养方面的优势,并为进一步办好在合肥的校本部和在北京的研究生院作出决定。办公楼1980年代初,中国科大在全国率先提出并实施专业结构调整和改造,使当时以理工为主的学科结构调整为理工结合、兼有文管的综合性学科结构,并通过不断完善,使学科专业一直保持在全国高校的先进水平。学校还及时提出对人才培养目标进行调整,进行“4-2-3(学士-硕士-博士)分流培养”的试点,通盘考虑高等教育的三个层次。1980年中国科大开始实行学分制,同时实行免修、选修、跳级等措施;试行导师制,允许对拔尖学生单独拟定培养计划;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尽早参加科研活动,设立学生科研专项费用,开放部分实验室供学生使用。1985年,中国科大开办不分系科专业的教学改革试点班,设立主辅修制、双学位制。1977年以后入学的中国科大历届毕业生中,有60%以上考取国内外研究生。在1979~1988年中美联合招考物理留学生项目(CUSPEA)中,中国科大学生共考取237人,占录取总数的25.8%,为全国之冠。1983年,英国《自然》杂志撰文称中国科大为“招风的大树”。5.进入国家重点建设高校行列1980年12月,国务院批准在中国科大设立“郭沫若奖学金”,该奖学金系用郭沫若生前交给中国科学院的15万元稿费设立的,为中国科大学生的最高荣誉奖项。1981年2月27日,经中科院党组决定,中国科大研究生院和中国科大北京教学管理处合并。1981年3月,中国科学院同意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务委员会。1982年5月,经中科院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可以同时使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和“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两个名称,挂两个牌子。 [6]1984年,学校被国务院批准为“七五”期间国家重点建设的10所高校之一。同年11月20日,国家在高校中建设的第一个大科学工程——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在中国科大西校区举行奠基典礼。1986年12月,科大部分学生因合肥市西市区人大代表选举问题,走上街头发起“要求进行民主选举”的游行,由此引发全国范围的第一次学潮。1986年6月,国家计委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第一期工程计划任务,扩建校舍建筑面积167000平方米,总投资9300万元;批准在校人数为9800人,其中本科生4500人,研究生1500人,教职工编制为3800人。1986年9月20日,学校举行新校区工程奠基典礼。经过“七五”、“八五”国家重点建设,截至1988年底,中国科大校园面积扩大近一倍,建筑面积已由迁址合肥时的6万平方米增至51万余平方米。教学楼、化学楼、电子楼、力学楼、生物楼和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以及结构分析、选键化学等中国科学院开放研究实验室相继建成。3000门程控电话开通。校园计算机网络建成并投入运行。新建成图书馆并初步建成与Internet联网的图书馆计算机管理系统等公共服务设施。 [4]展望未来1990年代中期以来,先后成立了理学院、商学院(后更名为管理学院)、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生命科学学院、工程科学学院、信息科学技术学院、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学院院长大多由“两院”院士或知名教授担任。下设26个系,初步建成了校、院、系三级管理的运行机制,逐步按学科群组织教学,学科专业结构更加符合现代高等教育和科技发展的规律。图书馆1995年12月,国家教委、国家计委、财政部在部分高等学校“211工程”立项工作会议上,确定包括中国科大在内的一批重点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996年9月,为区别于合肥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在“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之后加上“(北京)”,即“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 [6]1998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中国科学院纳入知识创新工程体系试点范围,作为知识创新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年,本科专业数由原来的43个调整到36个,拓宽了专业的涵盖面。6月,中国科大的领导体制由1984年以来试行校长负责制,转换为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1999年,入选第一批国家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基地。 [7]1999年起,实行讲座教授、首席专家和杰出青年奖励制度。7月25日,教育部、中国科学院、安徽省人民政府签署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协议,并联合发出《关于重点共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决定》,中国科大成为首批九所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的高校之一。12月18日,中国科学院、国家烟草专卖局在合肥召开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合肥经济技术学院合并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经济技术学院成立大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0年3月1日至5日,中国科学院在北京召开第三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发展工作会议,研究部署中国科大在21世纪初建设高水平大学和改革与发展工作。9月20日,中国科学院向国务院提交《关于中国科技大学研究生院(北京)更名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的报告》,将当时全院109个研究所的研究生教育进行体制机制改革和资源整合,在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北京)的基础上,更名组建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现中国科学院大学)。 [8]2001年,首批获准试办国家示范性软件学院。 [9]科大星2002年,学校19个二级学科进入国家重点学科行列。2003年,学校与苏州市人民政府合作建设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正式运作。 [10]2004年7月30日,中国第一个按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模式建立的高等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上海研究院揭牌成立。2006年,学校又先后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中国科学院上海应用物理研究所签署全面合作协议。学校还和中国科学院广州生物医药与健康研究院联合成立了医药生物技术系。2007年,学校8个一级学科(涵盖41个二级学科)、4个二级学科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同年,成为研究生培养机制改革首批试点高校之一。 [11]2008年9月20日,中国科大迎来50周年校庆。经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提请,国际天文学联合会小天体命名委员会将一颗小行星正式命名为“中国科大星”。国家邮政局正式发行“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建校五十周年”纪念邮票。2011年10月,入选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研究生层次学科领域)。 [12]2012年、2013年,英国自然出版集团(NPG)发布《自然出版指数中国》报告,中国科大获选为中国大陆高校第一名。 [4]2014年起,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翌年1月7日揭牌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研究生院科学岛分院。2015年起,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 [13-15]2016年起,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2016年5月,学校与甘肃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16-19]2017年起,中国科学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教育归口单位变更为中国科大,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 [20]2017年9月,入选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同月,成为首批一流网络安全学院建设示范项目高校。12月23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揭牌成立,安徽省立医院成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21-24]2018年3月,学校入选教育部首批国家级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4月,经国务院学位委员批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为首批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同月,中国科大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签署战略合作协议。9月16日,中国科大少年班85级校友、百度董事长特别助理马东敏女士以个人名义向学校捐赠一亿元人民币,并宣布成立“蔷薇科大发展基金”;同月,学校与山西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1月,中国科大与中国银行在京签署战略合作协议。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党委被教育部列为首批“全国党建工作示范高校”培育创建单位。 [25-31]2019年3月,学校与福建省人民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 [32]5月22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华东五校”在芜湖共同发起成立长三角研究型大学联盟。7月,发起成立中国高校行星科学联盟。9月22日,发起成立长三角高校智库联盟;同日,成为中国人工智能教育联席会创始成员、副理事长单位。12月,发起成立长三角医学教育联盟。 [33-37]2020年1月1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在江西成立了中国科学院稀土研究院,规划用地1132亩,致力于成为世界一流、全国最强的稀土研究机构,教育归口为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稀土学院(暂定名)。 [38]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苏州生物医学工程技术研究所联合成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苏州)。 [39]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国科学院广州能源研究所共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 [40]。9月,被教育部认定为2020年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 [41]。10月,被国家知识产权局、教育部确定为2020年度国家知识产权示范高校。 [42]2021年1月17日,加入长三角文化遗产保护与文化资源共享研究联盟。 [43]4月23日,发起组建“长三角可持续发展大学联盟”。 [85]5月17日,被教育部确定为首批未来技术学院。 [86]10月,《关于第二次月球科研样品发放的公告》中月球样本被分为成51份,发放给17个研究机构,其中包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这批样品总重约17.936克。 [90]同年,教育部正式公布2020年度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增列的学位授权点名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的量子科学与技术博士学位授权交叉学科位列其中。 [92]2022年1月,入选首批全国学校急救教育试点学校名单。 [95]2月,入选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 [100]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被评选为2021年安徽省发明专利百强排行榜。 [97]2月,国际学术期刊《自然》在线发表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队3篇成果论文,分别报道了基于超冷原子分子的量子模拟、新型电子向列相、蛋白质设计3个方面。 [99]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实验教学中心获得“中科院三八红旗集体”荣誉称号。 [101]4月,获得“2022年日内瓦国际发明展金奖”。 [102]4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团委入选2021年度安徽省五四红旗团(工)委名单。 [104]8月中旬,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高新区园区(一期)完工,9月开学后容纳约8000名师生办学。 [106]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单分子科学青年团队被授予第25届“安徽青年五四奖章集体”。 [103]8月20日,合作成立“长三角科技传播联盟”。 [108]8月21日,联合发起中国技术创业协会校企融合专业委员会。 [109] 10月26日,由安徽省政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合肥市政府三方合力共建的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正式成立。 [115]12月14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中法数学中心揭牌成立。 [121]2023年3月28日,发起成立国际传播学会中国理事会。 [126]2023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邀向中国国家博物馆捐赠“九章”量子计算原型机相关科学元器件实物和原始资料。 [137]学术研究播报编辑科研平台科研机构截至2019年11月,学校建有12个国家级科研机构、4个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和62个院省部级重点科研机构。 [44]国家级科研机构类别机构名称批准部门国家实验室国家同步辐射实验室国家计委国家研究中心合肥微尺度物质科学国家研究中心科学技术部国家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合肥同步辐射光源国家计委稳态强磁场实验装置(联合)国家发改委未来网络试验设施(联合)国家发改委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联合)国家发改委国家重点实验室火灾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发改委核探测与核电子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联合)科学技术部国家工程实验室语音及语言信息处理国家工程实验室(联合)国家发改委类脑智能技术及应用国家工程实验室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热安全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国家发改委国家国际科技合作基地(联合研究中心)大尺度火灾国际联合研究中心科学技术部国家2011协同创新中心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城市公共安全省部共建协同创新中心教育部 [45]其他国家高性能计算中心(合肥)科学技术部 [46]安徽蒙城地球物理国家野外科学观测研究站中科院级科研机构类别名称率先行动机构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与量子科技前沿卓越创新中心中国科学院合肥大科学中心中国科学院比较行星学卓越创新中心中科院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材料力学行为和设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壳幔物质与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近地空间环境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能量转换材料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星系宇宙学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软物质化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脑功能与脑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吴文俊数学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电磁空间信息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空间信息处理与应用系统技术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无线光电通信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强耦合量子材料物理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天然免疫与慢性疾病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城市污染物转化重点实验室(联合)中国科学院微观磁共振重点实验室其他中国科学院国家数学与交叉科学中心—合肥分中心中国科学院强磁场科学中心(联合)中国科学院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重点实验室(培育建设)中国科学院太阳能光热综合利用研究示范中心中国科学院量子技术与应用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热安全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47]省部级科研机构名称批准单位多媒体计算与通信教育部—微软重点实验室教育部量子信息科学安徽省实验室 [47]安徽省委、省政府先进光子科学技术安徽省实验室 [47]微尺度物质科学安徽省实验室 [47]人工智能安徽省技术创新中心(联合)高性能计算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科技厅分子医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光电子科学与技术安徽省重点实验室计算与通讯软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生物质洁净能源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细胞动力学与化学生物学省级实验室金融信息研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生物质能源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污水处理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安徽省量子信息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先进功能材料安徽省重点实验室安徽省教育厅物理电子学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安徽省重点实验室无线网络通信安徽省重点实验室生物技术药物安徽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城市公共安全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技术与产业协同创新中心先进核聚变能和等离子体科学协同创新中心安徽大数据应用协同创新中心微电子与光电子技术研究院安徽省医药生物研究院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学传播研究与发展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工商管理创新研究中心安徽省高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科技史与文化遗产研究中心安徽省语音及语言技术工程实验室安徽省发改委 [47]安徽省技术标准创新基地(机器人)安徽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安徽省发改委等联合共建科研机构名称共建单位核探测技术与核电子学联合实验室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化学物理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智能科学与技术联合实验室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蛋白质科学联合实验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网络与通信联合实验室中科院沈阳计算技术研究所星系和宇宙学联合实验室中科院上海天文台绿色合成化学联合实验室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数学物理联合实验室中科院武汉物理与数学研究所网络传播系统与控制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声学研究所科技传播研究所中科院科学时报社强子物理研究中心兰州重离子国家实验室新能源材料联合实验室中科院上海硅酸盐研究所无机固体联合实验室中科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高分子薄膜与溶液联合实验室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伙伴小组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超精密控制与系统联合实验室中科院长春光机所微纳电子系统集成研究中心中科院微电子所环境污染控制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城市环境研究所生物质催化转化联合实验室中科院广州能源研究所量子生物物理联合实验室中科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天然活性多肽联合实验室中科院昆明动物研究所科大华为信息技术研究所深圳华为技术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大学-SHINCRON先进薄膜工艺与材料联合实验室日本SHINCRON公司中国科大-黄山永佳膜技术与膜材料联合研发中心黄山永佳(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科大国购机器人研究中心合肥高新区、国购集团 [47]森林火灾监测预警应急管理部重点实验室应急管理部四川消防研究所 [89]重大科学装置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先后建设和参与建设了合肥同步辐射加速器、北京谱仪(BESIII)、稳态强磁场、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LAMOST)、子午工程等大科学装置。 [48]大天区多目标光纤光谱天文望远镜科研成果科研成就概况截至2019年底,学校共获得国家三大奖28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奖21项,科技进步奖5项,技术发明奖2项。国家自然科学奖一等奖2项,位居全国高校首位。2000年以来,国家自然奖获得项数排名C9高校第四位。 [49]2016年纳米结构单元的宏量制备与宏观尺度组装体的功能化研究项目荣获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 [50]。2021年12月28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单个离子的超分辨成像,这一成果日前在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发表。 [94]2022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龙世兵教授课题组两篇关于氧化镓器件的研究论文被第68届国际电子器件大会(IEEE IEDM)接收。这是中国科大首次以第一作者单位在IEEE IEDM上发表论文 [118]。2022年12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的董春华教授研究组将光力微腔与磁振子微腔直接接触,证明该混合系统支持磁子-声子-光子的相干耦合,进而实现了可调谐的微波-光波转换。 [119]2023年5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张强等与他人合作,实现了光纤中1002公里点对点远距离量子密钥分发,不仅创下了光纤无中继量子密钥分发距离的世界纪录,也提供了城际量子通信高速率主干链路的方案 [133]。2023年8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苑震生等与清华大学翟荟、兰州大学么志远等合作,使用自主开发的超冷原子量子模拟器,研究了格点规范场理论中的非平衡态热化过程与量子临界性之间的关系,揭示了具备规范对称性的多体系统处于量子相变临界区域时易于热化到平衡态的规律。这项研究成果以“编辑推荐”的形式发表在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136]。科研特色据2016年8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近年在量子信息、单分子科学、高温超导、纳米科学、地球环境、生命与健康等前沿领域(该校各研究领域详细内容介绍参考资料 [51])取得了一批具有世界水平的科研成果:相关成果先后入选由两院院士评选的年度“世界科技进展”1次、“中国十大科技进展”13次,美国(欧洲)物理学会评选的“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5次;量子信息、铁基超导成为国家“十一五”科技成就展基础研究代表成果(共3项)。 [48]重大突破2022年2月4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微信号消息,潘建伟、姚星灿、陈宇翱团队基于超冷锂-镝原子量子模拟平台,首次测得第二声的衰减率(声扩散系数),并以此准确测定了体系的热导率与粘滞系数。 [96]重要进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郭光灿院士团队在冷原子超分辨成像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该团队李传锋、黄运锋、崔金明等人在离子阱系统中实现了单个离子的超分辨成像,该成果2021年12月23日发表在国际期刊《物理评论快报》上。 [93]2022年2月9日,据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官网消息,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李晓光教授团队在高性能类脑突触原型器件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在前期研究基础上,该团队基于对铁电畴形态和翻转动力学的设计,在铁电量子隧道结中实现了亚纳秒电脉冲下电导态可非易失连续调控的类脑突触器件,可用于构建人工神经网络类脑计算系统,该成果日前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上(Nat. Commun.)。 [98]2022年11月3日,由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多家单位共同建设的多模态跨尺度生物医学成像设施项目工程在北京怀柔科学城竣工 [116]。11月10日报道,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俞书宏院士团队研制了一种新型柔性Janus(两面型)螺旋结构的纳米线组装体光热电器件,这种器件的结构可以在不耗费额外能量的同时,以一种柔性结构被动捕获和耗散热量,为实现普适性和高性能热电器件设计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相关研究成果发表于《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 [117]2023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研究机构的学者联合英国学者,详细研究了嫦娥五号月壤中32个质地均匀的撞击玻璃珠。结果发现,撞击玻璃珠的平均水含量可高达0.05% [124]。量子纠缠研究2023年7月,来自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单位的研究人员成功实现51个超导量子比特簇态制备和验证,刷新了所有量子系统中真纠缠比特数目的世界纪录,并首次演示了基于测量的变分量子算法。相关研究成果7月12日在线发表于《自然》杂志。 [134]科研特色年度项目名称入选类别1998我国科学家关于夸克质量比的研究国际领先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从四氯化碳催化热解制金刚石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1999我国科学家确定碳60单分子在硅表面的取向状态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0过去3000年企鹅数量的变化与环境演变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1科学家成功直接观察分子内部结构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中国科技大学C60纳米材料与纳米结构研究获重要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C60单分子的高分辨表征和新型二维取向畴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3中国科技大学在量子通信实验领域取得重大进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多光子量子纠缠态的操纵与鉴别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4Entanglement breaks new record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物理学会)Five-Photon Entanglement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我国量子信息实验领域取得重大突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五光子纠缠和终端未定量子隐形传态的实验实现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05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首次单分子自旋态控制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6实现两粒子复合系统量子态的隐形传输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发现一种可有效通过皮肤传送大分子药物的透皮短肽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Attack of the Teleclones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在光纤通信中成功实现一种抗干扰的量子密码分配方案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2007光量子计算机的物理实现和算法应用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在多光子纠缠和光学量子计算的实验方面取得新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实现六光子薛定谔猫态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08New High-Temperature Superconductors年度十大科学进展《SCIENCE》铁基超导材料研究获重大进展世界十大科技进展新闻新型铁基高温超导材料的发现及相图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铁基高温超导研究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中国基础科学研究十大新闻量子中继器实验被完美实现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Slow but sure progress towards quantum computing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欧洲物理学会)2009量子计算研究获重大突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基于自旋的量子调控实验研究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成功实现太阳能冶炼高纯硅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双功能单分子器件的设计与实现中国高等学校十大科技进展2010实现16公里自由空间量子态隐形传输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实验实现最远距离自由空间量子隐形传态中国科学十大进展新闻2012Data teleportation: The quantum space raceFeatures of the Year(NATURE)Quantum hops2012 Science News Top 25(SCIENCE NEWS)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获重大突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可扩展量子信息处理取得系列重要进展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3Foiling Quantum Hackers国际物理学重大进展(美国物理学会)实现最高分辨率单分子拉曼成像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基于等离激元增强拉曼散射实现单分子化学成像中国科学十大进展2014量子通信安全传输创世界记录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2015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中国科学十大进展实现对单个蛋白质分子的磁共振探测中国科学十大进展首次实现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新闻Double quantum-teleportation milestone国际物理学十大突破(英国物理学会)纳米尺度量子精密测量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中科大首次成功实现“单光子多自由度量子隐形传态”国际/国内十大科技新闻学术资源馆藏资源截至2014年7月底,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图书馆实体馆藏中外文书刊220万册(含院系资料室),包括4万多册的特藏、再造善本等。图书馆通过构建高水平的数字化文献体系来保障学校的教学科研需要,已引进和共享135个中、外文数据库(平台),包括主流的国内外权威学术数据库和检索工具,师生用户通过校园网可以方便查阅中文电子图书240万种、外文电子图书45万种、中外文电子期刊近4万种、国内硕博士学位论文620万份、国际硕士博士学位论文57万份,以及大量的会议论文、专利文献、科技报告等资料。 [52]图书馆学术期刊《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报》:被美国的《化学文摘》(CA)、《数学评论》(MR)、《剑桥科学文摘》(CSA)和德国的《数学文摘》(Zbl Math)和俄罗斯《文摘杂志》(AJ)等国际著名数据库收录;被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研究课题组于1992年列入100种“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于1994年列入300种“1992~1993年中国自然科学核心期刊”第73名;连续4次(1992,1996,2000,2004)被《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列入中文核心期刊;被许多部门和高校列为评审正高职称认可或发表论文重奖的“国家级重点学术期刊”。《Chinese Journal of Chemical Physics》:报道中国国内外有关化学、物理交叉学科领域的研究理论、科研成果等,2002年起为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的SCIE等出版物收录。《低温物理学报》:是首批确定为国家核心类期刊之一,被英国《SA》、美国《CA》、俄罗斯《PҖ》长期收录,中国科技文摘、中国物理文摘、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国家科技部情报所情报中心固定收录并检索的期刊。《实验力学》:为中国科技信息所信息分析研究中心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课题组及中科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等统计源刊,被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万方数据期刊、维普资讯等收录,为《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力学类核心期刊。《研究生教育研究》:2011年入选武汉大学RCCSE-E教育学类核心期刊,2012年入选南京大学CSSCI来源期刊,2013年被评为“华东地区优秀期刊”;已被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学术期刊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等重要数据库及有关报刊网全文收录。《火灾科学》:是火灾过程及其防治领域的国际性学术刊物,它的任务是反映该领域的最新科研成果;为ASPT来源刊、中国期刊网来源刊。 [53]办学条件播报编辑师资力量截至2022年8月,学校共有教学与科研人员2810人,其中教授94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副教授1043人(含相当专业技术职务人员)。其中,两院院士等高层次人才不重复统计共有596人,占固定教师总数的40%。45岁及以下青年教师约占教师总数的75%,45岁及以下青年人才占高层次人才的68%。 [54] [123]师资队伍两院院士姓名院士类别姓名院士类别陈仙辉中国科学院院士李建刚中国工程院院士陈晓非刘文清杜江峰万元熙谭铁牛吴以成谢毅范维澄尹浩许祖彦赵政国杜善义李亚栋魏复盛潘建伟何多慧沈保根李国杰万卫星郭光灿中国科学院院士 [54]杨学明洪茂椿张明杰侯建国包信和李灿万立骏李曙光郑永飞吴奇吴一戎石耀霖俞昌旋周又元张家铝杨国桢张裕恒欧阳钟灿陈国良钱逸泰童秉纲施蕴渝伍小平王水马志明朱清时陈颙刘有成封东来 [91]国家级教学名师陈国良李尚志程福臻霍剑青施蕴渝史济怀向守平---(备注:该校国家杰青、百人计划、大师讲席名单详见参考资料) [54]院系专业根据2023年5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设有31个学院(学部),含8个科教融合学院,以及苏州研究院、上海研究院、北京研究院、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安徽省立医院)等,开办37个本科专业。 [55]院系设置学院系专业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少年班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数学科学学院数学系数学与应用数学信息与计算科学计算与应用数学系概率统计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物理学院物理系物理学应用物理学量子信息科学天文学光电信息科学与工程核工程与核技术近代物理系天文学系光学与光学工程系工程应用与物理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化学与材料科学学院化学物理系化学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前沿化工高分子材料与工程应用化学系材料科学与工程系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与医学部分子生物学与细胞生物学系生物科学生物技术神经生物学与生物物理学系系统生物学系医药生物技术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工程科学学院近代力学系理论与应用力学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测控技术与仪器能源与动力工程安全工程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系热科学和能源工程系安全科学与工程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信息科学技术学院电子工程与信息科学系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人工智能自动化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安全自动化系电子科学与技术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核科学技术学院加速器科学与工程物理系等离子体物理与聚变工程系核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实验物理工程物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软件工程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地球和空间科学学院地球物理与行星科学技术系地球化学与环境科学系地球物理学地球化学大气科学环境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管理学院工商管理系管理科学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金融学工商管理统计学管理科学系统计与金融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公共事务学院-法学公共管理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人文与社会科学学院外语系英语考古学传播学网络与新媒体科技史与科技考古系科技传播与科技政策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进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大数据学院-数据科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网络空间安全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软件学院软件技术系-嵌入式技术系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纳米技术与纳米仿生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应用化学与工程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物医学工程学院(苏州)--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能源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环境科学与光电技术学院--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科技商学院--(参考资料 [23] [56-57] [114])学科建设学科概览截至2022年7月,学校有32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8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5个专业学位授权点。11个学科入选一流建设学科。有8个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4个独立的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8个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列全国高校第6;理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100%,工学博士点国家重点学科覆盖率达到40%。 [110]类别名称 一流建设学科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安全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核科学与技术二级学科国家重点学科天体物理、地球化学、通信与信息系统、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安全技术及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安徽省一级重点学科哲学、天文学、地质学、生态学、生态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博士后科研工作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省级工作站)、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苏州研究院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国家级工作站) 博士后科研流动站 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矿业工程、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物理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力学、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科学、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统计学、生态学、地质学、天文学、哲学 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 哲学、应用经济学、法学、新闻传播学、数学、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大气科学、地球物理学、地质学、生物学、科学技术史、生态学、统计学、力学、光学工程、仪器科学与技术、材料科学与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电子科学与技术、网络空间安全、信息与通信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核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医学工程、软件工程、安全科学与工程、网络空间安全、管理科学与工程、工商管理、公共管理专业学位授权点金融、应用统计、法律、翻译、新闻与传播、文物与博物馆、电子信息、机械、材料与化工、资源与环境、能源动力、生物与医药、临床医学、工商管理、高级管理人员工商管理硕士(EMBA)、公共管理、工程管理 [58-61] [110-111]学科排名在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公布的2016年第四轮全国一级学科整体水平评估排名中,学校15个学科被评为A类学科,其中共7个学科被评为A+,A+学科数名列全国高校第五;共8个学科被评为A或A-。6个理学基础学科全部获评A及以上。时间学科评选结果排名2016年物理学、化学、天文学、地球物理学、科学技术史、安全科学与工程、核科学与技术A+全国高校第五数学、生物学、统计学、材料科学与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软件工程、管理科学与工程A或A--“数理化天地生”A-截止2021年2月(ESI最新数据),学校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同时,15个学科进入ESI学科排名前1%,篇均被引数居于C9高校第一。 [110]评选结果学科名称ESI学科排名前1‰学校物理学、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ESI学科排名前1%数学、物理学、化学、地球科学、生物学与生物化学、材料科学、工程学、计算机科学、临床医学、环境与生态学、社会科学总论、植物学与动物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药理学与毒理学教学建设质量工程据2018年6月学校官网信息显示,学校有6个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和1个国家生命科学与技术人才培养基地;11门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13门国家级精品课程,11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个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4个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10个国家级特色专业,2个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7个国家级教学团队。 [62]西区教学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先后获得2018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2014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5项、200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2005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3项、2001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1997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4项、1993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1项、1989年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优秀奖1项。 [63]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和教学人才培养基地数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生物科学化学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计划2.0基地(2020年度)华夏计算机科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钱学森力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王绶绾天文学拔尖学生培养基地 [83]类别名称 国家级精品资源共享课 大学生心理学、电磁学、生理学、天体物理概论、微积分、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物理实验、地震学原理与应用、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并行计算国家级精品课程数学实验、并行计算、大学物理实验、线性代数、微积分、生理学、高聚物的结构与性能、电磁学、地震学原理与应用、线性代数和空间解析几何、天体物理概论、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大学生心理学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认识宇宙、陶瓷艺术鉴赏与制作、地震活动与地震学、科学简史·科学革命篇、核聚变——人类理想新能源、系统生物学与生命、来自量子世界的新技术、生命科学导论、人体健康的卫士国家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物理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物理实验教学中心、生命科学实验教学中心、化学实验教学中心、信息与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心国家级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少年班—交叉学科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中国科大-微软联合培养人才新模式实验区国家级特色专业数学类、物理学类、电子信息工程、化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生物科学、地球物理学、信息安全、软件系统设计、嵌入式系统设计 国家级综合改革试点专业 物理学专业、天文学专业国家级教学团队大学物理实验教学团队、《电磁学》课程教学团队、基础生物学教学团队、微积分类课程教学团队、并行计算相关课程教学团队、天文学系列课程教学团队、概率论与数理统计相关课程教学团队全国普通高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传承项目“文房四宝工艺”2022年“中国科学院年度团队”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机器化学家团队 [41] [64-65] [122]英才教育少年班1978年3月,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创建了少年班,主要招收尚未完成常规中学教育,但成绩优异的青少年接受大学教育,其目的是探索中国优秀人才培养的规律,培养在科学技术等领域出类拔萃的优秀人才。风华正茂1985年,中国科大在总结和吸收少年班办学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又针对高考成绩优异的学生,仿照少年班模式开办了“教学改革试点班”(简称试点班,又称零零班),两类学生由少年班管理委员会统一管理、相互补充、相得益彰。在2008年少年班创办30周年之际,中国科大将原少年班管委会(系级建制)升格为少年班学院。少部分专业意愿十分明确的学生,从入学起直接进入主修专业,按照相关专业培养计划学习;大部分学生实行两段式学科平台培养模式(2+2),前两年完成基础课程学习,后两年在导师指导下进行个性化专业学习。为满足学习能力强的学生群体对课程深度的需求,少年班与教务处、相关学院创办“华罗庚班”、“严济慈班”、“物质科学班”等学科强化计划,对相应专业课程进行改革,学生根据学习能力可以随时调整进出这些计划。截至2015年2月,少年班(含零零班)共招收2412人,毕业1879人,其中少年班招收1261人,毕业1070人,零零班招收1151人,毕业809人。 [66]科技英才班科技英才班是中国科大深化“所系结合”办校方针的具体举措。2009年起,该校与中科院数学与系统科学研究院、物理研究所等16个研究所联合开办了11个“科技英才班”,包括“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等7个基础科学类英才班以及“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4个高技术类英才班。2010年10月,该校华罗庚数学英才班、严济慈物理英才班、卢嘉锡化学英才班、贝时璋生命英才班、计算机与信息英才班等5个科技英才班“基础学科拔尖学生培养试验计划”。2014年,各英才班在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的基础上,继续完善教学内容和改进教学方法,构建新的适合拔尖创新人才成长的课程体系。 [66]优秀博士论文截至2015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共计获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45篇,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提名论文51篇,获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论文94篇。 [67]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分布社会评价国内排名时间排名2019年5月2019软科中国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6名2023年3月30日高等教育专业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3软科中国大学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2023软科综合性大学排名(主榜)第七名 [68] [125]国际排名THE时间排名2019年9月在泰晤士高等教育公布的2020年度世界大学排名中,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80名2020年6月2020年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排名亚洲第10,国内第32020年9月2021泰晤士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并列世界第87位,国内第42022年10月12日泰晤士高等教育(THE)发布了2023年世界大学排名结果,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世界排名74位 [71-73] [113]QS时间排名2019年6月2020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89位2020年6月2021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93位,国内第62021年6月2022Q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98位 [74-75] [87]U.S. News时间排名2019年10月2020U.S. News世界大学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128名,国内第3 [76]软科时间排名2019年8月2019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101-150名2020年8月2020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发布,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73名2022年8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发布“2022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入选百强榜单2023年8月15日高等教育评价机构软科正式发布“2023软科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位列第63名 [69-70] [107] [135]文化传统播报编辑形象标识校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名校徽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徽是在1980年代形成的“梅花型”校徽的基础上,经过艺术加工而成,2007年9月20日正式启用。其基本元素主要寓意如下:1、梅花:梅花是科大人勤奋刻苦、追求真知,百折不挠、永不言败和勇于创新、锐意改革精神品格的象征。2、火箭:腾空飞跃的火箭,表达了科大人积极进取、乐观向上,勇于担当国家使命、攀登科学高峰的壮志豪情。托起火箭的四根线条,代表了中国科大的人才培养目标——“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科技英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徽3、打开的书:书本是知识的象征,知识就是力量。一代代青年学子在这里勤奋学习,汲取丰富的知识素养,为攀登科学高峰打下坚实的基础。书本经过修饰之后,像破土的嫩芽,又似飞翔的海燕,象征着中国科大这所充满新鲜活力的年轻大学展翅翱翔。4、正圆形外围轮廓:加工后的校徽增加了庄重典雅的外围轮廓和中英文校名全称,使校徽与国际化接轨。圆形轮廓将传统的梅花校徽包蕴其中,使其成为一个整体元素,而显得更为突出。5、深蓝色主色调:校徽以深蓝色为主色调,体现了科技、理性、厚重、深邃、宽容的文化品格,与中科院院徽的色调一致,表明中国科大作为中科院所属的大学和母体文化传统的一脉相承。校旗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旗分别以白、红、蓝三种色彩作为底色,其中以白底标准色校徽图案为正式旗帜,红蓝底色反白阴形校徽图案为一般图案。尺寸规格共有5种。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旗精神文化校训1958年建校之际,郭沫若校长亲自起草校歌《永恒的东风》歌词,并请校歌谱曲者吕骥先生到校教唱。从此,校歌中“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的句子在全校师生中广为流传。1959年开学典礼,郭老以《勤奋学习,红专并进》为题作长篇演说,将中国科大校风概括为“勤俭办学,艰苦朴素,红专并进,团结互助”,要求同学们坚决把抗大精神继承下来,“不仅要创建校园,而且要创建校风,将来还要创建学派”。1988年9月20日,名誉校长严济慈在庆祝建校30周年大会讲话中指出:“建校以来,老校长郭沫若倡导建立了‘勤奋学习,理实交融,红专并进’的优良校风”。这是对郭老在中国科大创办初期不同场合关于校风提法的进一步概括,同时也是根据学校建设和发展实际对校风、校训作的新的提炼。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训2003年9月,时任校党委书记郭传杰在纪念校庆45周年《思贤哲,学校训,创一流》一文中指出:“科大的校训‘红专并进,理实交融’,认真品味起来,不仅语言简约,文辞对称,且内涵深邃广博,入时合理,既含价值观,又有方法论。”综上所述,科大校训的文字表述,源于首任校长郭沫若作词的科大校歌和1959年开学典礼致辞,后经不同时期的进一步提炼和概括而成。“红专并进”强调品行操守与业务技能的相得益彰;“理实交融”强调理论与实践的紧密结合。这八个字将为人、为师之要,治学、治教之道,尽含其中,寓意深广。 [77]校歌1958年9月15日,正式开学之前,首任校长郭沫若欣然命笔,以饱满的创作激情亲自题写了校歌歌词《永恒的东风》。9月17日,郭沫若校长向周恩来总理汇报的时候,总理仅改动了两个字,把校歌歌词中“为共产主义建设作先锋”中的“建设”改为“事业”,使文字的表达更为准确。经总理审定后,郭校长又邀请中国音乐家协会主席、著名音乐作曲家、抗大校歌作曲者吕骥先生为之谱曲。郭老说:“我们的校歌得到他的作曲,这就使得我们的学校能够有声有色地继承着抗大的传统。”两天后,郭校长又请吕骥先生来校,在大礼堂里教授全体师生们学唱这首校歌。由一代文史巨匠、音乐家和政治家共同参与创作的、激荡科大人的旋律,从此传唱不衰。 [78]校歌永恒的东风郭沫若/词 吕骥/曲迎接着永恒的东风,把红旗高举起来,插上科学的高峰!科学的高峰在不断创造,高峰要高到无穷,红旗要红过九重。我们是中国的好儿女,要刻苦锻炼,辛勤劳动,在党的温暖抚育、坚强领导下,为共产主义事业作先锋。又红又专,理实交融,团结互助,活泼英勇,永远向人民学习,学习伟大领袖毛泽东。 [78]校庆日1958年9月20日,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成立暨开学典礼在解放军政治学院大礼堂举行。郭沫若作题为《继承抗大的优秀传统前进》的致辞,聂荣臻副总理作题为《把红旗插上科学的高峰》的讲话。中国人民大学校长吴玉章、北京大学副校长周培源等代表兄弟院校领导到会祝贺并讲话。次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均以《中国教育史和科学史上的一项重大事件》为题在显著位置报道了中国科大的诞生。从此,每年9月20日,成为校庆纪念日。 [79]理念精神精神内涵:育人为本、学术为根、报国为魂。(在借鉴、综合、提炼、归纳各方意见的基础上,《中国科大文化传统研究》课题组提出科大精神的内涵)文化品格:强国报国的信念、追求卓越的品格、创新进取的精神、民主办学的传统、求真务实的作风。 [80]学校领导播报编辑现任领导现任领导职务名单名誉校长白春礼党委书记舒歌群校长包信和常务副校长潘建伟党委常务副书记、党委组织部部长蒋一党委常委、副校长王晓平、傅尧、吴枫、周丛照副校长杨金龙党委副书记、党委宣传部部长邓建松校长助理薛天截至2024年1月19日,资料来源: [120] [128]历任领导历任领导职务姓名任期职务姓名任期校长郭沫若1958.9-1978.6党委书记郁文1958.9-1963.5严济慈1980.2-1984.9刘达1963.5-1975.11管惟炎1985.4-1987.1欧远方1975.11-1977.9滕藤1987.1-1988.2武汝扬1977.9-1978.10谷超豪1988.2-1993.7杨海波1978.11-1987.1汤洪高1993.7-1998.6彭佩云1987.1-1988.2朱清时1998.6-2008.9刘乃泉1988.2-1990.4侯建国2008.9-2015.1余翔林1993.8-1998.7万立骏2015.3-2017.6 [81]汤洪高1990.4-1993.8--1998.7-2003.5--郭传杰2003.5-2008.9--许武2008.09-2018.05 [82]知名校友播报编辑知名校友参考主词条: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校友总会以及微信公众号“中国科大新创校友基金会” [127]。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 UST

Digital Transformation Solutions Company | UST

在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 知乎

在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香港科技大学 (HKUST)留学留学申请香港求学名校就读体验在香港科技大学 (HKUST) 就读是怎样一番体验?请实际在香港科技大学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就读过的各位朋友回答。…显示全部 ​关注者3,679被浏览2,200,312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75​4 条评论​分享​143 个回答默认排序Chengzhong LIU​ 关注“Actually, nobody cares.”对科大的最初印象是很棒的,依山傍海的校园,种类齐全的设施,让我感觉我可以在这里度过快乐的本科生活,最后依依不舍地告别科大,然后远赴重洋去读博士。还记得当时那个雄心勃勃的计划,要大一寒假准备GRE,因为五年有效,然后大一下开始进实验室,大一暑假争取能刷出点成果,大二暑假发paper,大三找一学期交换并套磁,最后大四上申请,大四下各种去玩一玩。但大学生活终究是没有定数的,第一学期上来三门课就是那种final出题很简单,就是默写或者考察经典套路的,结果最后大家分数都很高,我这三个90%+的课直接吃了两个B+和一个A-。自诩擅长考试的我自然没有受过这种委屈,于是一方面懊恼着看着不如意的成绩,另一方面发了好几封邮件痛斥课程没有区分度,不能有效地衡量对知识的掌握程度,让学生的付出和努力不成正比。当然也没什么结果,就是一些不痛不痒的回复,说几句你说的有道理,并承诺“we will consider about it”云云。第一个学期让我逐渐开始意识到这个大学的一些独特的运行规律,比如想要提高成绩的话并不在于平时的辛勤付出,而是在于如何选课,如何破解这门课的出题规律,以及有group project的时候去“战略性组队”;另外有很多活动的决定权往往在staff手里,他们并没有什么很professional的经验,这时候只需吹一吹自己的格局什么的就可以脱颖而出,毕竟什么东西都可以往internationalization以及diversity上套,像是模板化的超级英雄电影。第二学期便在这种功利主义的气息当中渡过了,尽管成绩爆了四(4+/4.3),GRE一次便刷上了330,找到了实验室并收获了一份外快,而且还拿到自己想要的extracurricular活动的职位,可我还是感觉心底有种莫名的焦躁,曾经横扫千军的底气荡然无存,整个人莫名其妙地失去了那种自我发展的安全感。摇摇晃晃的心理自然是不适应科研的,失去未来方向的我自然也是选择了商科,因为这是科大优势学科,顺着这条路发展的话自然也能为未来的优渥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当然成绩也是很重要的,我开始忽略课程本身,醉心于研究如何搭配课程,如何破解好龟(取得好成绩)的密码。每学期刚开学的两周成了自己为数不多的消遣,我可以根据收集到的大量“情报”,并依照waiting list以及时间冲突性进行战略调整,并制定具体的突击战术,以在上接近常人两倍的课程的情况下而取得好成绩为唯一目标。事实证明,如果仅仅是为了取得好成绩本身,并不会消耗什么时间,大量的时间还是被浪费在这种没有目标感的内耗上了,就算看过了无数个成功故事,还是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在哪里,能做些什么事情。什么是光明和黑暗的分界线?对于那时候的我来讲,大抵是那面图书馆朝海的巨大玻璃窗,外面的阳光是明媚的,里面的气息是绝望的,每天听的要么就是焦虑:得早点实习刷经验,什么行prefer什么样的人,还有啥为了return每天早九到晚九,然后再去兰桂坊搞到两三点;要么就是一些毛用都没有的建议,学校能提供的帮助就像是只会开止痛片的庸医,永远只是治标不治本。一种巨大的疏离感悄然发酵了起来:学术廊每天都是那样摩肩接踵,食堂每天都是那样嘈杂,而外面的天气却又是那样平静,阳光砸在海面上,孤独而又空旷,仿佛科大只是一个外星基地,人们只有在基地里才有适合生存的环境。整个学校犹如巨大的机器一样在运转,本科生如角斗士一般争夺好成绩并夸大自己的经历来获得更多的机会,硕士生只想被打上科大的标签并以此为跳板找个好工作,博士生则想着早点毕业并努力在助教任务中摸鱼,而教授的话也只打算多搞点research来升迁,课程则是糊弄糊弄完事。管理层的话就更是如工厂老板一样,只会在乎科大输出了多少成果与多少优质的工作人才,毕竟人本身的主观价值在科大似乎并不重要。还记得毕业之后唯一一次收到的校方的电话就是索要我雇主的联系方式,因为他们的确是关心雇主对科大毕业生的满意度的,而我现在状态如何确实也不是他们会关心的东西。我开始慢慢明白什么是“现实的引力”了,就是科大,乃至整个香港的运作模式就是这种“引力”,宛若一台精密机器那般的“引力”。若想在这里有一席之地,则必须化身成其中的零件,而科大在做的事情正是要把其中的学生打造成机器所需的各种零件。越是临近毕业,这种被加工的感觉就越明显,仿佛线被收得越来越紧的牵线木偶。原来这一切的痛苦,那种心底里巨大的撕扯感就是自身的人格独立性,与这种扭曲灵魂的过程的直接对抗。是呀,我并不想被这些所谓亮闪闪的成绩所拘束,也不想如马戏团的猴子一样向面试官这类观众卖弄自己的经历,我渴望自己去定义自己的生活,我渴望终极的精神独立而不是以感官的满足为唯一的目标。我开始尝试去增加内心的韧性,渐渐地从科大这种被动地塑造过程中抽离自己,我学会了避开上下课的人群,我开始自己快速做饭来躲开食堂的嘈杂,也能快速而精巧地分析做各种事情对我个人的影响是如何的。我并不关心科大本身如何,什么样的排名,什么样的事件都统统影响不了我的心态,因为我知道管理层实际上也并不关心。我开始转而去为认识知心好友而开心,寻找自己research方向而苦恼,驾驭繁杂的人际信息而紧张,以及回忆起自己辜负过的人们而痛心。至于和科大本身的关系,我只觉得我当然可以被动地去扮演一个零件,去成为一个合格而并不一定优秀的博士生,并且也大概率会以这种方式出现并在机器中稳定运行。但我还是希望有朝一日,我可以主动地去调试整个科大乃至香港,甚至更大更复杂的机器,让更多的人得以机会去创造自己的主观价值。我当然是希望自己成为乐观主义者的,毕竟我认为乐观主义者就是,就算在有限的生命里,基于现实去达成自己理想的成功率是如此的渺茫,而还愿意奋力一搏的人们。拿我以前跟朋友打过的一个比方就是,我们就像是玻璃迷宫里的人,每次都需要碰壁之后才能知道周围情况,虽然洞察力会随着碰撞的次数的增加而增长,但是碰撞的过程本身也是极为沮丧及气馁的;更何况也不排除有些人特别的幸运,从起始位置没撞几下就找到出口了,可对大多数的我们而言,起始位置无从改变,所以就需要在这种撞击成长的过程当中,坚守自己的内心,继续一步步地摸索,向着不知能否到达的出口而努力。所谓真挚的乐观主义,莫过于此吧。科大实在是太美了,没人曾经属于她,她将来也不会属于任何人。而我的故事终将会被一波波拍打堤岸的海浪所埋葬,这声音与我第一次到来时候所听到的别无二致。“But I do, and I will still try.”发布于 2021-12-18 02:21​赞同 330​​15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Bio-voyager让这个世界更加理性。​ 关注最近正式离开了港科大 由于种种原因还拿到了一个港科大的纪念品所以也正好是时机谈谈我对港科大的认识和体验,来结束我,悲喜参半的港科大生活。首先,我对香港科技大学的热爱来源于,港科大一直在我印象里是个非常有冲劲的学校,他不拘一格降人才,大幅度的敢为亚洲先采用很多新的管理模式和制度,并且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出来了叶玉如、张明杰、李泽湘这种大牛。也培养了一批好的学生,其中已经变成港科大的招牌,每个领导人都提的当然是大疆的那位董事长wang tao,因为这是一个从国内九八五退学来港科大的学生、在成绩不太好的情况下、完全在港科大提出的idea,在港科大全职教授的帮助下,在港科大的孵化平台里面诞生的世界级的企业。自然,也让无数的学子认为港科大是一个令人向往的地方,包括我。最关键的是,港科大可能是近三十年,亚洲唯一打破阶级,从零成为公认的亚洲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大学。虽然最近没落了,但是阶层跨越是每一个寒门学子都想要实现的事情。于是,在机会来临的时候,我毫不犹豫的拒绝了其他机会,来了香港科技大学。来到这个我本科校长也来访问过多次,并且把女儿送来的学校。来到这个我大学第一节课的老师的儿子就读博士,并且成为UCSD终身教授,后来跳槽去美国商学院大幅度提高了工资,打破了阶级的地方。可惜后来他港科大期间的导师马上跳槽了中文,后来跳槽了南科大。以小见大,这就是港科大的辉煌与为什么辉煌难再的原因之一。后来也见到了很多港科大毕业的博士,比如上科大xulan教授,现在在上科大资产最高的实验室做的非常好;港科大毕业的刘伟教授,在北大深圳医院也有大作蓄势待发;港科大毕业的shiyuanming已经是所在学校通信口的最高领导和唯一的IET fellow等等。也看到了港科大的助理教授有放弃upenn医学院offer加盟生物系的。也有港科大培养的博士,博后期间主导了复制领域的结构生物学发展,后来去了香港大学做的相当好等等。我知道,这个学校相当不错。以我的阅历来看。我在港科大的起点,也是我最向往的,生物系,现在叫生命科学学部。原来叫生物化学系。之所以想来,因为我知道现任郑州大学校长李蓬院士以及他的丈夫厦门大学和河南大学的林圣彩院士都在这里工作了六年,直到拿到tenured,如今中国代谢生物学领域这两个人有绝对的学术地位;因为我知道这里从零开始培养了张明杰院士;因为我知道我的校长曾经在钱培元教授实验室做了三次访问学者也是生物系;因为我知道我的校长告诉我这里的生物系主任karl herrup是神经发育领域的大牛,世界前三,也是培养了他女儿的人。对,生物系就是港科大最先起飞的系,直接间接培养了很多个院士和有院士地位的人。也包括最近当选美国科学院院士的Tye教授也是港科大生物系做出来的成绩加速她获得美国院士的。她的丈夫戴自海教授也为港科大高研院发展出了很多力气,作为朱经武教授的接班人我想他做的非常好。物理系也是生物系后起飞的系。再后来当然大家也都知道了,计算机系等也慢慢起飞,倪明选、沈向洋、杨强、腾讯和百度AIlab的主任等等都在港科大。通信工程方向可能成为亚洲乃至世界最高峰之一,副教授就拿到IEEE fellow也不是什么新鲜事情。这让马毅教授代表上科大来工学院考察的时候都赞叹不已的成绩,为什么港科大能有相关领域一半的教授都是IEEE fellow。来了后,港科大野猪,难吃的食堂和曾经辉煌的那些人都很容易见到。比如林圣彩教授离职了快二十年了,还有一张海报上写了他,挂在生物系墙外,最近才被替换掉,很好奇,这快二十年来,为什么一个海报内容都不愿意替换?对,太舒适了,大家都夸你是天才,做的好棒,那你为何要改。也发现,港科大,可能真的老了。我来之前不久,我很仰慕的张明杰院士就官宣加入南方科技大学。和他一起走的还有几乎港科大所有的中国院士,除了校长以外。虽然这是大势所趋难以抵御,但是香港其他学校并没有沦落到只剩下校长是院士的这个情况。来了后还发现,我仰慕的生物系一年基本上没有几篇大子刊,主刊更是多年没发过了,讲席教授队伍老化的比较厉害,很多教授基本不做研究甚至包括2002年发过新中国第二篇cell文章的人如今还是港科大副教授。曾经辉煌的学者Karl herrup已经离开了,并且科大期间没做出很大成绩,继任者只干了两年零十个月也因为各种主客观原因卸任了系主任。是的,我所仰慕的港科大被赶上了,无论是隔壁深圳的南方科技大学生科院的人才储备,还是港理工港城市的人才储备。都并不比科大生物系逊色,唯一高于他们的可能是科大生物系还拥有学术地位香港非常崇高的叶玉如教授而他们大概没有这个level的人,可,必须认识到,叶校长已经快70岁了。而各种指标上,拿到InnoHK的数量、高引科学家的数量、除了QS以外的几乎所有排名、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数量。表现的和港理工城市差不多 远远落后于中文和港大。你可以说,科大学科不够全面,没有医学和法律等。但是现有的学科 又有几个在香港有绝对的优势地位呢,起码第一二任校长所在的物理系、第三任校长的数学系、第四任的机械系和航空、第五任的生物系都不是香港最厉害的。于是 部分系主任开始自嗨,我们平均水平高于其他,还是亚洲第一,只有清北能和我们竞争。于是,好像这么说的人也没有很好的结果。十年前的亚洲第一,可能,还是别谈了为好。十年后如何成为亚洲第一呢?发展空间也很有限,校内很大,但是没有多少学术楼,全是宿舍楼。真正用于学术用途的楼的面积目测和城市还有理工差不多甚至有可能小一点。制度,导致寸步难行,图书馆资源也有限,新教授来了实验室空间、宿舍和学生位置都是问题。这么多年就这么一栋学术大楼,没有发展更多的适合做湿实验地方等。和深圳湾、南科大等地方的合作比较表面。化学系、生物系等都面临领域很多已经过时了,新的交叉学科领域的人没多少位置招聘,校内新开的系大量的不够强比如生医工系显然比起城市大学逊色不少。在拥有张明杰院士的情况下结构生物学等红利也没吃到。医学迟迟没有布局,深圳和北大医院的合作建设的平台发挥的协同作用和合作几乎等于没有。十几年来,也没有港科大教授在那利用医院的临床资源和内地的海量经费来提升自己和港科大的声誉。以小见大,其实,很多其他内地科大平台也都这样。对,港科大成功的模式已经被各个其他学校学习到了,并且内地的学校最擅长做0-100的事情。香港的学校也在奋起直追,没有医学院的科大,在后疫情时代,自然排名会乏力。当然,当我第一次听见广州校区的时候我是排斥的,毕竟国内外的分校目前就没有一个是非常成功的。但是当我听见双校互补的设计,当我听见hub和thrust的名字甚至在中文里都不好找到对应的词汇的时候,我忽然觉得 我的梦中情校那股引领世界的气势可能还在。后来,港科大也展开了非常好的反击战,校内启动了30位资深学者的招聘计划,并且利用走掉的教授的chair position和广州校区的位置留住了一批人。回流了张统一院士和倪明选校长等人也算一个很好的现象。而我所在的生物系,在bu guojun教授已经当过梅奥系主任和药企首席科学家等重要职位后,他被努力的争取加入科大并且希望他参与科大的建设。于是这位世界级的华人神经生物学家就全职加盟了港科大。算是为生物系挽回了一些颜面。他是AAAS fellow,也是AD领域最核心的科学家之一,而且只有五十出头。当John hardy知道bu教授已经加入港科大后,也毫不吝啬的说,科大要起飞之类的话语。的确,科大其他系招聘到了谢源教授这样的big name在重新构建自己的声誉,希望一流的教授吸引一流的学生。沈向洋院士也成为了校董会主席 AI领域他绝对是华人管理和学术上的最高峰之一。这都是好现象。过去一年,的确反击战打的也不错。校内山顶上增加生物化学的科研用楼,创新大楼也动工了,另外还有一个量子科学的楼在规划。校外也圈了几块新地,在规划医学院并且招聘很多新的生物医学faculty,马上要招生了,布局自己的医院和科大科学园,在香港也要营造科创生态。这些都是好布局。也积极主动的替换了不合格或者政治倾向不太对的系主任和院长,理学院不止一位。这都是很好的事情,学校也在向着应该去的地方走。变红,招聘大牛特别是美国大牛,发展内地平台比如最近还在上海有了新布局。甚至还用GPT帮忙翻译了校歌。可是,必须认识到,颓势还是在。纵向和香港大学比,香港大学2023年一年入职了91位新教师,其中七位讲席教授,14位正教授。包括一位诺奖得主和四院院士戴宏杰大神全职加盟。相比之下,港科大不但是逊色不少,而且材料大牛,在国内有相当大的话语权的唐本忠院士也被放走了,在本校保留实验室和广州校区很多机会的情况下居然愿意长期的全职留在中文深圳。另外广州校园目前并没有吸引到多少真正大牛加盟,基本都是港科大的退休教授过去发挥余热为主,青椒质量大概和南科大上科大持平,并没有鹤立鸡群,也是一个较为严重的发展问题。何况社会枢纽现在连院长都没有了…发展也较为缓慢。创业氛围主要集中在工科方向,集中在李泽湘教授带动起来得创业军团。而他,还能干多少年呢?后继有人吗?这个时代和美国最看中的生物、医学、生物医学工程。无论是科研还是创业,都远远的被落在后面,起码落在上海科技大学后面不知道多远了。广州校区的生物和BME系也不太强,虽然的确有了助理教授比如县当选海外优青的例子。积极布局内地平台,但是似乎并没有用的太好。大多数平台都和霍英东研究院一样,有点用,但不大。我在港科大的时候 每天都和一个小哥哥吃完饭来科大海边散步。聊人生,聊发展,聊科研。三个月后,他因为忍受不了不合理管理模式而跳槽了港大,职位降了。我想,以小见大,其实港科大就是拥有和培养了一批这样的优秀的年轻人,才是今天的样子,才有的今天的声誉。而今天的港科大,留不住院士,也留不住很多很优秀的年轻人。在我来了后,我们的实验室去香港大学的博士博后已经有很多很多了,还有一个退学去耶鲁读博的。他们都曾因为港科大的名气和教授所在的位置而信任这里,最后都各种原因离开了。港科大还有很多路要走。我也一样,一个把自己已经当做了港科大的一份子的人 也需要改正自己的缺点,走的更远,不急不躁,走的更稳。并且再次的 走到别人前面去。祝好,并且,一起加油吧,UST。编辑于 2024-01-18 07:18​赞同 188​​4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留学|香港研究生|香港硕士|香港名牌高校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留学|香港研究生|香港硕士|香港名牌高校

跳转到主要内容

香港科技大学-香港留学|香港研究生|香港硕士|香港名牌高校

公告

资讯

学生

教职员

媒体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

逸夫演艺中心

活动

到访科大

捐赠

校友

人才招聘

内联网

学生内联网

教职员行政内联网

Search Button

A

A

A

Eng

繁體

简体

关于科大

大学策略发展计划

治理组织

政策

使命与理念

我们的故事

里程碑

领导层

资料及数据

奖项

排名

高级行政人员

科大新闻

学术概况

理学院

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跨学科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入读资讯

体验科大

本科生

研究生

访问学生

交换学生

奖学金,助学金和保险

校园生活

身心健康

科大生活

社区外展

艺术与文化

学生活动

学生故事

科大研究

基础设施

大湾区

知识转移

重点研究领域

全球挑战

科研新闻

本科生研究计划

科大创业

创业知识

创业思维

创业实践

成功故事

创业新闻

环球连系

环球连系

与内地联系

环球合作伙伴

学生交流

关于科大

大学策略发展计划

治理组织

政策

使命与理念

我们的故事

里程碑

领导层

资料及数据

奖项

排名

高级行政人员

科大新闻

学术概况

理学院

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跨学科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入读资讯

体验科大

本科生

研究生

访问学生

交换学生

奖学金,助学金和保险

校园生活

身心健康

科大生活

社区外展

艺术与文化

学生活动

学生故事

科大研究

基础设施

大湾区

知识转移

重点研究领域

全球挑战

科研新闻

本科生研究计划

科大创业

创业知识

创业思维

创业实践

成功故事

创业新闻

环球连系

环球连系

与内地联系

环球合作伙伴

学生交流

资讯

学生

教职员

媒体

内联网

学生内联网

教职员行政内联网

公告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逸夫演艺中心活动到访科大捐赠校友人才招聘

A

A

A

Eng

繁體

简体

Please select a category:

学术文献库

站內

UST Search

Please select a category:

学术文献库

站內

UST Search

按此回顾香港科大2023年的精彩瞬间!

成就无尽可能:

香港科技大学欢迎您

携手实现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

点燃创新 激发创业精神

拥抱多元与包容

活力校园 探索无境界

科大新闻

了解我们怎样在瞬息万变的世界中发挥影响力

奖项及排名

科大刘纪美教授获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7-02-2024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荣休教授兼新兴跨学科领域学部研究教授刘纪美,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据美国国家工程院指出,此乃工程学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

奖项及排名

科大刘纪美教授获选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7-02-2024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电子及计算机工程系荣休教授兼新兴跨学科领域学部研究教授刘纪美,获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据美国国家工程院指出,此乃工程学的最高专业荣誉之一。

刘纪美教授凭籍她于「III-V半导体器件在矽组件上的应用,对光子学及电子学所作出的贡献」,当选为美国国家工程院院士。 她是今届新增114位院士和21位国际院士中唯一当选的香港学者。 刘教授在其研究生涯中屡创突破,

奖项及排名

罗锦团教授获颁2023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亚洲成就奖〞

15-02-2024

来自香港科技大学(科大)物理系的杰出学者罗锦团教授,获全球华人物理和天文学会颁发2023〝亚洲成就奖〞,以表彰他发现〝伊辛超导体(Ising Superconductors)〞,以及肯定其在〝马约拉纳费米子(Majorana fermions)〞和非传统超导现象的理论工作之成就。

国际化及环球伙伴

科大校长叶玉如出席2024「冬季达沃斯」:「我们不仅追求更长寿 ,亦应增添有生命力的岁月」

25-01-2024

香港科技大学(科大)校长叶玉如教授早前出席瑞士达沃斯-克洛斯特斯举办的世界经济论坛年会,与不同国家及地区的代表会面,深入探讨全球重大议题。 叶教授在多场热烈的讨论中,就健康老龄化、气候变化对全球带来的挑战,以及大学于推动可持续发展和人工智能在研究与教育中的角色,分享其精辟见解。 

今年世界经济论坛年会的主题为「重建信任」,云集全球逾125个国家和地区的3,000多名来自政商界的代表及社会贤达,

大学发展

突破与创新的一年

2-02-2024

突破与创新的一年

大学盛事

科大邀多位知名书法家到校泼墨挥毫迎金龙

26-01-2024

辰龙新春将至,为弘扬中国传统文化,香港科技大学(科大)今日邀请近20位知名中国书法家,齐聚校园的逸夫演艺中心泼墨挥毫,与百多名科大师生一同提前贺新岁。是次「金龙迎春快闪活动」由科大、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原创品牌「总台文创」与中国书法大厦联合举办,属香港篇的重要节目之一。

策划并促成本次活动在科大校园举行的科大副校长(大学拓展)汪扬教授致开幕辞时表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传播,推动了世界文化的发展。

研究与创新

科大团队研发AI模型 能协助减少全球农田氨气排放达38%

1-02-2024

由香港科技大学(科大)领导的一支国际研究团队,以人工智能技术(AI)研发出一个机器学习模型,能有效促进全球农田的氨减排。该研究发现,目前农田所排放的氨气量( ammonia ) ( NH3 )不但较预期为低,更发现采用优化的施肥管理能降低农田氨排放总量达38%,有助全球各地制定合适的减氨策略,并为落实联合国「永续发展目标」当中有关确保粮食安全、消除饥饿,以及促进永续农业的目标带来新希望。

教与学

An Educator Focusing on Experiential and Service Learning (只供英文版本)

5-02-2024

It was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COVID in early 2020 when Prof. Tim WOO Kam-Tim and his HKUST Robotics Team students made the bold decision to continue with their explorations. Observing COVID

更多科大新闻

科大研究

崭新发现与突破揭开人类历史未知的新一页,推动研究向前迈进

研究重点

先进材料

自动系统及机械人

数据科学

设计思维及创业

神经科学

公共政策

可持续发展

新兴领域

更多科大研究

由愿景到行动:推动全球影响力

我们培育一个多元化的社群,致力于推进联合国可持续发展目标(SDGs),培养全球公民意识,提高社群参与,以及推动积极的社会影响。

理学院

社会服务及学习团

工学院

Center for Global & Community Engagement

机械人探索盃

水底机械人大赛

视野无界

工商管理学院

社会服务计划

社会企业实习计划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华南研究中心

公众研讨会、工作坊、展览、实地考察和讲座

跨学科学院

个人实时空气污染风险信息系统(PRAISE-HK)

科大侍学行

我们的社区

学术概况

我们提供各种范畴的学科选项,让你获取广泛而深入的学术知识与专业技能,充分发挥你的潜力

理学院

凭着前沿研究和对科学发现永不满足的好奇心,我们的创新思维开启了无限可能的大门,改变了我们对世界的认知。

工学院

通过将创意和新颖应用融入实际工程解决方案,来解决人类的大、小问题,改善我们的生活方式。

工商管理学院

我们致力于培养有远见和坚持原则的领袖,协助他们建立有前瞻性、对社会有影响力的企业,以满足社会不断变化的需求。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通过跨学科方法去深入理解这个世界的社会、经济和环境领域的复杂课题,我们培养创造力和批判性思维来应对全球挑战。

跨学科学院

我们发展新的知识、技能、观点和思维方法,借此理解当今人类面对的多方面问题,再以多学科的途径解决。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汇集世界上最顶尖的科学家和学者,引领和推广基础研究和应用研究,我们能够进一步拓展人类知识的极限。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通过严格的跨学科和以实证为本的政策研究和教育方法,我们协助公共部门更好地针对相关地区面临的主要挑战制定决策。

更多学科信息

入读资讯

加入科大,开启不一样的学习旅程;追求卓越,让世界变得更美好

入学资讯

入读本科生课程

入读研究生课程

暑期课程

课程资讯

课程及科目

专业进修学院

更多入学信息

校园生活

除了课堂和教科书,活力四射与缤纷多彩的学生生活正等待你来体验

身心健康

健康的心理与健康的身体对我们来说同样重要,学习如何保持均衡和健康的生活模式,有助我们好好兼顾生活、学习与工作。

运动@科大

心理健康@科大

特殊教育需要

科大生活

从住宿到饮食以及其他所有社交活动,你可多了解和认识课堂之外的生活环境、设施和资源。

住宿和宿舍生活

餐饮

交通

学生设施

运动设施

社区外展

我们致力于培养公民意识,与更广泛的社区发展可持续的合作伙伴关系,深化学生的学习体验,同时促成互相关爱的生活环境。学生将学习运用知识和技能为大众服务。

科大侍学行

视野无界

更多校园生活

科大创业

我们为那些渴望成为世界级领袖、积极为世界带来更美好改变的创业人才提供了大显身手的平台

1,645

由科大教职员、学生、校友成立或由科大创业计划所资助或培育的初创公司

9

由科大教职员、学生、校友引领的初创独角兽

4000亿港币

科大初创公司的经济影响力

从实验室走向市场 科大业界交流日展示丰硕科研成果 拓展校企合作

影响力系列:半导体产业新势力

人工智能监察提升工地安全 

科大-信和百万奖金创业大赛2022 以创意应对身心健康、环境安全等议题

更多科大创业

全球挑战

我们致力于通过科技和创新手段,应对当前的全球风险,为当今重大的全球性问题提供解决方案

2019冠状病毒病

全球人口老龄化

慢性疾病控制

自然资源保育

更多全球挑战

校园活动

我们的校园活动丰富多彩,无论是学术研究还是课外活动,全都在此蓬勃开展

${ item.short_start_month }$

${ item.short_start_day }$

-

${ item.short_end_month }$

${ item.short_end_day }$

${ item.short_start_month }$

${ item.short_start_day }$

${ item.category }$

更多校园活动

关于科大

我们为世界级创新领袖提供发展平台

2nd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2023年度年轻大学排名》世界600强+年轻大学

29th

2023年全球大学毕业生就业能力排名(大中华区第三及香港第一) 由人力资源顾问公司Emerging 于《泰晤士高等教育》发布

7th

2023年度《泰晤士高等教育亚洲大学排名》亚洲顶尖500強+大学排名(香港排名第三)

认识科大

环球联系

我们积极建立全球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学术和研究合作,推动知识转移和文化交流

80+

学生国藉

300+

合作伙伴关系

~40%

毕业生曾到境外交流

更多环球连系

社交媒体

关注我们的社交媒体专页,紧贴科大每个精彩时刻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19.2°

|

阴,多云

学院、课程事务处及研究院

理学院

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跨学科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部门 A-Z

学术部门

学术课程

行政部门

科大社交平台及应用程序 A-Z

资源

校历

品牌管理指导

品牌简报设计

校园地图

E-Board 管理指引

教授简录

常见问题

多媒体

社交平台指引

网站指引

联络我们

图书馆

学院、课程事务处及研究院

理学院

工学院

工商管理学院

人文社会科学学院

跨学科学院

香港科技大学赛马会高等研究院

香港科技大学公共政策研究院

部门 A-Z

学术部门

学术课程

行政部门

科大社交平台及应用程序 A-Z

资源

校历

品牌管理指导

品牌简报设计

校园地图

E-Board 管理指引

教授简录

常见问题

多媒体

社交平台指引

网站指引

联络我们

图书馆

无障碍浏览

私隐政策

网站地图

©版权属香港科技大学所有

关注香港科大

无障碍浏览

私隐政策

网站地图

关注香港科大

©版权属香港科技大学所有

关闭

接受

我们使用Cookies为您提供更好的浏览体验,分析网站流量,个性化内容以及投放有针对性的广告。 阅读有关我们如何使用Cookies以及如何通过单击Cookies设置来控制它们的信息。 如果您继续使用本网站,则表示您同意我们使用Cookies。

了解更多

UST崩盘的溢出效应持续,各主要国家针对稳定币的强监管或即将来袭_腾讯新闻

UST崩盘的溢出效应持续,各主要国家针对稳定币的强监管或即将来袭_腾讯新闻

UST崩盘的溢出效应持续,各主要国家针对稳定币的强监管或即将来袭

尽管多位业内人士都认同由于加密市场与受监管的金融市场之间联系较为薄弱,此次事件几乎不会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但受UST崩盘影响,多个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正加快把稳定币纳入监管的进程。

文 | 董宇佳

近日,加密行业第三大稳定币UST以“一己之力”冲击了本就低迷的加密货币市场。

算法稳定币UST的崩溃引发数十亿美元的抛售,其关联的加密货币LUNA更是从100美元最低跌至0.00000112美元,400多亿美元市值瞬间蒸发。整个加密市场也大幅波动、多个稳定币短暂脱锚。

尽管多位业内人士都认同由于加密市场与受监管的金融市场之间联系较为薄弱,此次事件几乎不会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冲击。但受UST崩盘影响,多个金融体系发达的国家正加快把稳定币纳入监管的进程。

UST崩盘的溢出效应

稳定币旨在避免波动,但这种稳定性现在正受到质疑。

全球市值最大的稳定币Tether在上周四短暂地失去了与美元1:1的挂钩,当日Tether最低跌至0.95美元。不过随后已回升。

鲸平台智库专家、重庆工商大学区块链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刘昌用对区块链日报记者表示,UST与美元挂钩的失败不仅使稳定币的信用受到打击,造成多个稳定币在UST之后脱锚,同时也给包含这些稳定币的DeFi(去中心化金融)产品带来重大风险。

Anchor原生代币(ANC)的暴跌印证了这一风险。Anchor的运营依赖于UST,而Anchor则以高达约20%的年化利率吸引UST存款。根据Coindesk,Terra上借贷协议Anchor的原生代币(ANC)一周内已从0.85美元跌至0.13美元上下。

惠誉评级在5月12日指出,“受加密领域消化UST挂钩失败的影响,再加上美国利率上升和股市波动对高风险资产构成压力,波动可能会继续。”

不过惠誉评级进一步称,由于加密市场和受监管的金融市场之间的联系较为薄弱,加密市场波动蔓延导致更广泛金融不稳定的可能性并不大。

对此,上海交通大学上海高级金融学院教授胡捷也表达了相同的看法。他认为此次UST崩盘事件几乎不会对传统金融市场产生冲击。

一方面,当下处于熊市的加密货币资产的市值仅在1.5万亿美元上下,“这相对于全世界两三百万亿美元的总量是很小的,在体量上构不成大的冲击。”

“加密资产市场相对比较封闭,和传统金融机构的关系没有那么紧密,目前加入其中的传统金融机构的体量可以忽略不计。”胡捷告诉记者,从传导机制来看,这种崩溃不至于影响传统金融体系。

但UST事件还存在另一种溢出效应值得注意。摩根大通全球市场策略师Nikolaos Panigirtzoglou在接受彭博社采访时说道:“这里的传导不是通过加密生态系统和传统金融系统之间的联系,而是通过散户投资者的情绪。”

“如果加密市场1万亿美元的损失导致散户投资者广泛缩减股票等其他风险资产,那么这就是溢出效应所在。”

英美等国、

欧盟对稳定币的强监管即将来袭

UST崩溃的另一个潜在溢出效应则是,直接成为金融体系发达国家对于稳定币监管共识的“加速器”。

美国财政部长耶伦上周在参议院、众议院再次呼吁国会授权监管稳定币。她指出,这类资产目前不会对金融稳定构成系统性风险,但耶伦表示它们最终会。

对加密货币友好的SEC专员Hester Peirce在上周四年度数字货币研究所研讨会上表示,针对稳定币的监管可能即将到来。

与此同时,英国政府发言人也在上周五称,该国随时准备对稳定币采取进一步行动。

英国财政部已明确对出于支付目的的稳定币监管持开放态度,但不打算将算法稳定币包括在内,他们只考虑与法定货币挂钩的稳定币。

此前4月,英国财政部经济部长在2022年英国金融科技周表示,英国计划在其电子支付监管框架内引入稳定币。若稳定币被纳入电子支付监管框架,这意味着稳定币发行人将会受到英国金融行为监管局的监管。

从今年以来英美两国对加密货币市场的态度可以看出,政府都希望在本国促进加密创新的同时,不以牺牲投资者利益和金融稳定为代价。

“此次UST崩盘带来的市场混乱,能够消除市场泡沫,将冒进的、设计不完善的金融产品淘汰掉,为更加安全、高效、自由的加密经济崛起做必要的准备。”刘昌用在采访中表示。

据CoinDesk报道,欧盟委员会正在考虑对稳定币的广泛使用进行更加严格限制,即监管机构可以命令任何市值超过2亿欧元或每日交易超过100万笔的稳定币发行人停止发行,直到这些数字回到阈值以下。

不过报道称该文件被标记为“非正式文件”,代表它不反映委员会的正式立场。

韩国本周也开始就UST崩盘事件开展紧急动向检查。据韩联社报道,韩国金融委员会和金融监管局将加快制定《数字资产基本法》等相关法律。

值得注意的是,Terra创始人之一Do Kwon是一名韩国人。Do Kwon在今年4月30日提交的解散UST背后公司Terraform Labs韩国实体的申请,于崩盘事件几日前——5月4日获得韩国注册处最高法院批准。

据最新消息,韩国国会或将就目前情况的原因和保护投资者的措施开设听证会,并考虑让加密交易所高管及Do Kwon出席。

韩国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大学(UST)怎么样? - 知乎

韩国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大学(UST)怎么样? - 知乎首页知乎知学堂发现等你来答​切换模式登录/注册申请博士韩国留学大学排名韩国科学技术联合大学院大学(UST)怎么样?如题,我看有些人说不错,但是看世界排名好像是4000多名,我知道她建立十多年,但是她到底是什么水平的学校呢?目前想申请博士,在网上看到这所学校的招生帖…显示全部 ​关注者10被浏览14,156关注问题​写回答​邀请回答​好问题 2​添加评论​分享​3 个回答默认排序上不了台面的体面​ 关注实话实说,在韩国口碑一般,虽然打出来类似于中科院大学之类的牌子,但是,韩国人都一脸懵逼,别说留学生了。如果想搞科研还是去KAIST你绝对不会失望的。发布于 2020-01-13 09:46​赞同 1​​添加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许昕一个没有原则性的老好人。​ 关注没听说过....世界排名超出500,也没什么大意义了。为什么不申请首尔的好学校?发布于 2018-01-15 14:51​赞同​​1 条评论​分享​收藏​喜欢收起​​

UST|中国|煦实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UST|中国|煦实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首页中En

产品

软件

智享平台

IT服务管理

IT资产管理

IT监控

即时通信

知识管理

云管理平台

硬件

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

服务

IT服务

IT管理服务

IT专业服务

IT终端用户管理服务

集成服务

呼叫中心

业务支持服务

系统集成服务

咨询服务

基于ITIL的企业IT管理成熟度咨询

行业

通用

企业云盘解决方案

SAP许可优化解决方案

UCC解决方案

IT基础架构综合运营解决方案

数字化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医疗

医疗数字可视化解决方案

零售

门店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亚太

关于

关于UST

加入我们

领导力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产品

服务

行业

亚太

关于

中文

中文

英文

产品

软件

硬件

智享平台

IT服务管理

IT资产管理

IT监控

即时通信

知识管理

云管理平台

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

智享平台

UST智享平台作为新一代的IT数字化运营平台,对IT内部原有架构而言,是企业实现跨平台、跨边界应用整合的平台;对企业而言,是企业进行终端联结、终端交互、千人千面的平台;对运营而言,是企业赋能IT管理者实现服务、数据、内容、应用编排与集成的平台。

了解详情

IT服务管理

UST基于ITIL和ISO20000国际标准以及创业者十余年为外资企业管理IT的实践经验而研发的企业级流程化IT服务管理软件,也是一种帮助企业或组织机构有效提升业务服务管理(BSM)水平的解决方案。

了解详情

IT资产管理

UST IT资产管理系统在优化硬件、软件的同时降低企业运营风险,并基于本地CMDB实现工作流自动化,对资产的生命周期实现全流程管理。

了解详情

IT监控

UST IT监控系统是一款专业的运维监控工具,集IT资源于一身集中管理,从网络、机房、业务等多视角分析,包含性能监测、事件管理、准确告警、故障定位、报表统计等完整规范的功能模块。通过海量数据,可视化动态展现、图形化视图、综合分析数据等,搭建规范的运维流程和人员管理体系,实现IT运维效率全面提升。

了解详情

即时通信

UST 即时通信使客户的支持渠道变得便捷,在无需重复描述问题的情况下也能将问题有效地解决。针对不同客服平台的管理,解决如客户信息不对称、信息传递效率低、大量重复常见请求及客服流程繁琐等问题。管理者可通过IM统计客服数据、评估客服质量并跟踪客服事件,来提升效率。

了解详情

知识管理

UST知识管理结合各行经验,针对中国企业量身打造知识管理成熟度模型。运用管理和信息技术手段,将人和知识充分结合,加强组织记忆、提升员工能力 、优化知识协作、改进工作业绩,并为企业可持续核心能力构建奠定基础。

了解详情

云管理平台

UST 云管理平台将配置管理系统、流程平台、自动化运维管理系统、多个网络和存储管理系统、多个虚拟化管理平台等统一,实现管理能力的细化权限管理和联动,实现运维数据的统一,为智能运维提供基础。

了解详情

监控产品与解决方案

ARGUS6000一体化监控平台

VHA3000智能图像分析终端

ALARM6000多功能报警器

了解详情

服务

IT服务

集成服务

咨询服务

IT管理服务

IT专业服务

IT终端用户管理服务

呼叫中心

业务支持服务

系统集成服务

基于ITIL的企业IT管理成熟度咨询

IT管理服务

UST IT管理服务通过管理与系统建设提升企业在运营过程中的效率及业务能力,节约人力成本。基于业务需求的IT交互服务,大幅减少IT运营的单位成本,并帮助企业从传统IT管理模式向技术IT管理模式转变。

了解详情

IT专业服务

UST IT专业服务面向整个亚太区域,以全方位,全时段,全覆盖为特点,向企业提供面向终端用户的PC软硬件,以及面向后台网络和服务器等故障的IT支持类服务。

了解详情

IT终端用户管理服务

UST IT终端用户管理服务是一款以服务水准为基准,以业务发展为导向,以实现对业务能力提升为目标的全新IT运营服务方法。UST提出产品服务化、运营服务化、服务模块化、逆向成本控制等服务设计,将体系化、业务推动、用户体验、成本控制落实到服务计划中,为企业定制更专业、更合适的服务,将资源、资金的效率最大化。

了解详情

呼叫中心

UST 呼叫中心利用计算机通讯技术,处理来自企业顾客的电话垂询,尤其具备同时处理大量话务的能力,还具备主叫号码显示功能,可将来电自动分配给具备相应技能的人员处理,并能记录和储存所有来话信息。

了解详情

业务支持服务

UST 业务支持服务通过转移客户的管理及运营流程,将企业有限的资源从非核心业务中解放,以更好地专注于核心业务,从而提高客户流程自动化的能力。业务支持服务管理包括呼叫中心外包、呼叫中心客户服务、流程管理、人事调度管理及座椅租赁服务。

了解详情

系统集成服务

UST拥有多年的IT基础架构系统集成项目经验,从众多的成功案例中累计了大量行业规范与标准的最佳实践经验。系统集成服务包括结构化布线、数据中心基础建设以及区域光钎等方面的实施。

了解详情

基于ITIL的企业IT管理成熟度咨询

UST基于ITIL的企业IT管理成熟度咨询是一项根据CMMI-Svc模型设计,指导企业全面提升IT运维及管理成熟度的评估与咨询服务类产品,包括IT运维成熟度评估报告和IT运维成熟度提升与里程碑规划。

了解详情

行业

通用

医疗

零售

企业云盘解决方案

SAP许可优化解决方案

UCC解决方案

IT基础架构综合运营解决方案

数字化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医疗数字可视化解决方案

门店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企业云盘解决方案

UST企业云盘为企业用户提供安全可控、高扩展性的私有云存储解决方案。类windows的用户界面、数百种文件格式兼容、实时的在线沟通,使得用户快捷有效地在线编辑;提供文档集中存储与管理、跨平台分享与访问、部门与权限管理、办公协同等解决方案,扩展企业数据容量,集中企业业务数据,构建企业知识库。

了解详情

SAP许可优化解决方案

UST SAP许可优化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有价值的SAP许可证见解和增值项目交付成果。可检测USMM计数和消耗许可证的未激活用户帐户,未正确分类的用户或默认为完全专业人士的用户,以及过度授权被分配许可证类型的用户,同时提供用户许可证优化和成本节省潜力报告。

了解详情

UCC解决方案

UCC解决方案——统一通信系统是一种把计算机技术与传统通信技术融为一体的新通信模式。其核心内容是:让人们无论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可以通过任何设备、任何网络,获得数据、图像和声音的自由通信。 统一通信系统将语音、传真、电子邮件、移动短消息、多媒体和数据等所有信息类型合为一体,为人们带来选择的多元和效率的提升。基于网络层面互联互通的同时,实现应用层面以人为本为核心的融合与协同。

了解详情

IT基础架构综合运营解决方案

UST IT基础架构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是一款集IT基础架构运维服务、基础架构运维自动化工具和数字运维转型咨询于一体的综合解决方案。它将实现基础架构的高可用性,以结果为导向的数字化运维模式及与客服业务发展的同步响应,有效的提升客户IT基础架构运维效率、质量和价值。

了解详情

数字化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UST数字化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通过技术、知识、管理、资源赋能企业IT运营,使IT运营变得更简单。通过数字化服务场景的设计、数据治理、平台整合与服务重构等多方面来提升IT运营的业务响应能力,实现数据治理与智能技术管理,满足数字化原生用户的体验需求及业务生态模式下对服务差异性的需求。

了解详情

医疗数字可视化解决方案

UST医疗数字可视化解决方案通过数字化新技术应用、视频制作、医学动画和门户平台设计及制作,并借助视频、VR、AR、MR等新科技,有效地解决医学领域中沟通和交流难的问题。基于医学专家和技术团队的专业理论与实践知识,通过微信、小程序、H5等方式,使医学信息得到更好的获得与理解。

了解详情

门店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

UST门店IT运营综合解决方案是针对零售行业特殊性而设计,满足门店生命周期中所有阶段IT服务交付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UST为企业提供一站式服务包括 ITSM、IM、CMDB、IT Portal等创新数字技术,基于ITIL服务架构帮助企业重塑传统服务模式与架构,覆盖门店运营服务台、标准门店施工管理、集中监控、数字运营服务等交付内容。

了解详情

关于

关于UST

加入我们

领导力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关于UST

UST为企业提供从运营到业务的全面数字化解决方案,助力企业提升运营效率,促进业务增长

了解详情

加入我们

UST拥有四大人才培养体系,分别从职业技能培训、专业技术培训、职场通用能力培训以及领导力培训的角度,对人才进行多维度、多层次的培养,激发无限潜能!

了解详情

领导力

UST相信,科技与创新的力量将不断帮助我们改进运营与工作的方式,让数字化变得简单。

了解详情

最新动态

了解UST丰富的市场活动及最新的企业信息,邀您见证“数”创新未来。

了解详情

联系UST

扫描关注微信公众号

扫描添加微信客服

了解详情

推荐

智享平台IT服务管理IT监控云管理平台IT专业服务IT终端用户管理服务呼叫中心业务支持服务UCC解决方案

UST为企业提供全面的数字化解决方案,

帮助企业更好地进行数字化变革,

提升员工工作效率,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实现新的业务增长。

数字体验

基于UST强大的数字化生态,我们的产品组合将为您提供与IT、运营、业务工作流相关的企业数字化解决方案,帮助您推动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每一个环节。

IT运营

企业运营

业务发展

UST将IT运营数字化作为起点,为企业夯实数字化转型的基石,快速扩展您的IT运营能力,以高效的应对能力解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遇到的各类问题,满足企业在数字化转型过程中所需的IT能力。

UST将利用多元、多维度的创新技术提升企业的运营效率,增强运营的弹性,提高员工的生产力,通过不同模块与部门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最终的企业运营数字化转型。

UST为不同行业的客户提供适合其业务发展的业务解决方案,我们的行业专家们将从企业的实际需求出发,利用先进技术,帮助企业实现业务增长。

U平台

基于U平台,您的企业数字化转型布局将不再是一座座的孤岛,U平台将通过其强大的中台功能将IT、运营、业务之间及其内部的工作流进行连接,为您创造更好的体验、解锁您所需的生产力。(U平台同时满足PC与移动端使用需求)

了解详情

U平台

智享平台

企业运营

业务发展

联系我们

UST将为您提供更多帮助信息

联系我们

关于UST

领导力

加入我们

最新动态

联系我们

数字体验

关注微信公众号

添加微信客服

沪ICP备2021002633号-1

© 2021 煦实信息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

沪公网安备 31010102006820号

Home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ome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kip to main content

Home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nouncements

Information For

Students

Faculty & Staff

Media

HKUST(GZ)

Shaw Auditorium

Events

Visit

Giving

Alumni

Careers at HKUST

myPortal

Student Intranet

Staff Admin Intranet

Search Button

A

A

A

Eng

繁體

简体

About

Strategic Plan

Governance

Policies

Mission & Vision

Our Story

Milestones

Leadership

Facts & Figures

Awards

Rankings

Senior Administration

News

Academics

School of Scienc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HKUST Jockey Club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HKUS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Admissions

Get a Taste of HKUST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Postgraduate Admissions

Visiting Students

Student Exchange

Scholarship, Financial Aid and Insurance

Life@UST

Fitness and Lifestyle

Living on Campus

Community Outreach

Arts and Culture

Student Activities

News on Student Life

Research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Greater Bay Area

Knowledge Transfer

Research Focus

Global Challenges

News on Research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Entrepreneurial Ideation

Entrepreneurial Execution

Success Stories

News on Entrepreneurship

Global

Global Connections

Mainland China Connections

Global Partnerships

Student Exchange

About

Strategic Plan

Governance

Policies

Mission & Vision

Our Story

Milestones

Leadership

Facts & Figures

Awards

Rankings

Senior Administration

News

Academics

School of Scienc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HKUST Jockey Club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HKUS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Admissions

Get a Taste of HKUST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Postgraduate Admissions

Visiting Students

Student Exchange

Scholarship, Financial Aid and Insurance

Life@UST

Fitness and Lifestyle

Living on Campus

Community Outreach

Arts and Culture

Student Activities

News on Student Life

Research

Research Infrastructure

Greater Bay Area

Knowledge Transfer

Research Focus

Global Challenges

News on Research

Undergraduate Research Opportunities Program

Entrepreneurship

Entrepreneurial Knowledge

Entrepreneurial Ideation

Entrepreneurial Execution

Success Stories

News on Entrepreneurship

Global

Global Connections

Mainland China Connections

Global Partnerships

Student Exchange

Information For

Students

Faculty & Staff

Media

myPortal

Student Intranet

Staff Admin Intranet

AnnouncementsHKUST(GZ)Shaw AuditoriumEventsVisitGivingAlumniCareers at HKUST

A

A

A

Eng

繁體

简体

Please select a category:

Scholarly Publications

Web

UST Search

Please select a category:

Scholarly Publications

Web

UST Search

Click to view some of our remarkable moments in 2023!

Empowering Unlimited Possibilities:

Welcome to HKUST

Striving Together Toward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Igniting Innovation, Fueling Entrepreneurial Spirit

Embracing Diversity and Inclusiveness

Vibrant Campus Life, Boundless Adventures

News

Our latest endeavors to make a difference in the ever-changing world

Recognition

HKUST Prof. LAU Kei May Elected to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24-02-0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of.

Recognition

HKUST Prof. LAU Kei May Elected to the US National Academy of Engineering

2024-02-07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of. LAU Kei May, Professor Emerita of the Department of Electronic and Computer Engineering and Research Professor of the Division of

Recognition

Prof. Kam Tuen Law Awarded the 2023 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The Robert T. Poe Prize)

2024-02-15

Prof. Kam Tuen LAW,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as been honored with the 2023 Achievement in Asia Award (The Robert T. Poe Prize) by the

Internationalization and Partnership

HKUST President Prof. Nancy IP Attends “Winter Davos” 2024

2024-01-25

President of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Prof. Nancy IP was among the esteemed global leaders and personalities attending the 2024 World Economic Forum in Davos-

University development

A Year of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2024-02-02

A Year of Innovation and Breakthrough

Major events (On Campus)

HKUST Celebrating the Year of the Dragon with Calligraphy Masters (Chinese only)

2024-01-26

辰龍新春將至,為弘揚中國傳統文化,香港科技大學(科大)今日邀請近20位知名中國書法家,齊聚校園的逸夫演藝中心潑墨揮毫,與百多名科大師生一同提前賀新歲。是次「金龍迎春快閃活動」由科大、中央廣播電視總台原創品牌「總台文創」與中國書法大廈聯合舉辦,屬香港篇的重要節目之一。

策劃並促成是次活動在科大校園舉行的科大副校長(大學拓展)汪揚教授致開幕辭時表示:「不同文化的交流和傳播,推動了世界文化的發展。

Research and Innovation

HKUST Researchers Develop AI-enabled Model to Help Mitigate Global Ammonia Emissions from Cropland by 38

2024-02-01

An international research team led by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HKUST) has achieved a significant breakthrough by developing an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 model that can

Teaching and Learning

An Educator Focusing on Experiential and Service Learning

2024-02-05

It was during the first wave of COVID in early 2020 when Prof. Tim WOO Kam-Tim and his HKUST Robotics Team students made the bold decision to continue with their explorations. Observing COVID

More HKUST News

Research

New discoveries and breakthroughs unveil unknown chapters of human history and push the research envelope

Research Focus

Advanced Materials

Autonomous Systems & Robotics

Data Science

Design Thinking & Entrepreneurship

Neuroscience

Public Policy

Sustainability

Emerging Areas

More ABOUT HKUST Research

From Vision to Action: Fueling Global Impact

We cultivate a diverse community dedicated to advancing the United Nations'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Goals (SDGs), fostering global citizenship, community engagement, and driving positive societal impact.

School of Science

Social Services & Tours

School of Engineering

Center for Global & Community Engagement

The Robot Explorer Cup

Underwater Robot Competition

Student Innovation for Global Health Technology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Community Services Project

Social Enterprise Internship Program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South China Research Center

Seminars, workshops, exhibitions, field trips and talks for the general public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The Personalised Real-Time Air Quality Informatics System for Exposure – Hong Kong (PRAISE-HK)

HKUST Connect

Our Community

academics

We offer a wide variety of study options to let you acquire a breadth and depth of knowledge and expertise to reach your full potential

School of Science

With cutting edge research and an insatiable curiosity for scientific discovery, our innovative minds open the door to infinite possibilities and change what we know about the world.

School of Engineering

We solve human problems, big and small, by blending creative ideas and novel applications into practical engineering solutions which will improve the way we live.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We develop visionary and principled leaders who aspire to build businesses with impact and shape the future of work in ways that meet society’s evolving needs.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By gaining a profound understanding of the world’s social, economic, and environmental complexities through an interdisciplinary approach, we tackle global challenges with creativity and critical thinking skills.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We develop new knowledge, skills, perspectives, and ways of thinking required to understand multifaceted issues of today and solve them in a multidisciplinary way.

HKUST Jockey Club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Bringing together the world’s foremost scientists and scholars to spearhead and publicize fundamental and applied research, we can push the limits of human knowledge further.

HKUS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We contribute to better decision-making in the public sector on key challenges confronting the region, through rigorous interdisciplinary and evidence-based approaches to policy research and education.

more about academics

Admissions

Start your journey at our University and become a positive force to make our world a better place

Admission Information

Undergraduate Admissions

Postgraduate Admissions

Summer Courses

Program Information

Programs and Courses

Continuing and Professional Education

More about admissions

Life@UST

A vibrant and colorful student life goes far beyond classrooms and textbooks

Fitness and Lifestyle

Mental health is equally important just as our physical fitness. Learn how to maintain a well-balanced and healthy lifestyle to manage our life, learning, and work effectively.

Sports@UST

Psychological Wellness@UST

Special Educational Needs

Living on Campus

From housing to dining and all the socializing that goes on in between, get to know your life and surroundings, facilities and resources for the time outside of the classroom.

Housing & Residential Life

Catering

Transportation

Student Amenities

Sports Facilities

Community Outreach

We aim to build civic awareness and develop sustainable partnerships with the wider community, deepening student learning while promoting a benevolent world. Students will learn to apply knowledge and skills to serve the public good.

HKUST Connect

SIGHT

more about life@hkust

Entrepreneurship

We provide a breeding ground for nascent entrepreneurs who aspire to become the global leaders of tomorrow and create a positive impact on the world

1,645

Active HKUST Start-up Companies Established by HKUST Staff, Students and Alumni or Incubated by HKUST Programs or Facilities

9

Strong Leadership in Unicorns

HKD400B

Economic Impact by HKUST Start-ups

From Lab to Market: HKUST Showcases Innovations and Venture Collaboration at Industry Engagement Day

Impact Series: Stepping Up the Semiconductor Game

AI on the Watch for Worksite Safety 

HKUST-Sino One Million Dollar Entrepreneurship Competition 2022 Tackles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Safety Issues with Innovation

More about entrepreneurship

GLOBAL CHALLENGES

We harness technology and innovation to solve today’s critical global issues

COVID-19

Aging Global Population

Chronic Diseases Control

Natural Resources Conservation

More about global challenges

events

There’s a lot going on at our University. From academic to leisure activities, it’s all happening here

${ item.short_start_month }$

${ item.short_start_day }$

-

${ item.short_end_month }$

${ item.short_end_day }$

${ item.short_start_month }$

${ item.short_start_day }$

${ item.category }$

more events

About HKUST

We provide a breeding ground for innovative global leaders of tomorrow

2nd

World’s Top 600+ Young Universities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 Young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29th

Global University Employability Ranking 2023 (No.1 in Hong Kong, No.3 in Greater China) designed by the HR consultancy Emerging and published by Times Higher Education

7th

Asia’s Top 500+ Universities (No. 3 in Hong Kong) in Times Higher Education Asia University Rankings 2023

More about HKUST

global connections

We actively forge global partnerships to encourage academic and research collaborations, knowledge transfer, and cultural exchanges

80+

Nationalities of Students

300+

Partnerships

~40%

Graduates with Exchange-out Experience

More About Global Connections

Social

Follow us on social media to keep abreast of all sorts of exciting things happening at our University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 HKUST

19.3°

|

overcast clouds

Schools, Programs Office, Institutes

School of Scienc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HKUST Jockey Club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HKUS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Directory A-Z

Academic Departments

Academic Program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HKUST Social and Apps A-Z

Resources

Academic Calendar

Brand Guidelines

Brand PowerPoint Templates

Campus Map

E-Board Guidelines

Faculty Profiles

FAQ

Multimedia

Social Media Guidelines

Website Guidelines

Contact Us

Library

Schools, Programs Office, Institutes

School of Science

School of Engineering

School of Business and Management

School of Humanities and Social Science

Academy of Interdisciplinary Studies

HKUST Jockey Club Institute for Advanced Study (IAS)

HKUST Institute for Public Policy

Directory A-Z

Academic Departments

Academic Programs

Administrative Departments

HKUST Social and Apps A-Z

Resources

Academic Calendar

Brand Guidelines

Brand PowerPoint Templates

Campus Map

E-Board Guidelines

Faculty Profiles

FAQ

Multimedia

Social Media Guidelines

Website Guidelines

Contact Us

Library

Accessibility

Privacy

Sitemap

Copyright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Follow HKUST on

Accessibility

Privacy

Sitemap

Follow HKUST on

Copyright © The Hong Ko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ll rights reserved.

CLOSE

ACCEPT

We use cookies to offer you a better browsing experience, analyze site traffic, personalize content,

and serve targeted advertisements. Read about how we use cookies and how you can control them by clicking Cookie Settings.

If you continue to use this site, you consent to our use of Cookies.

More Info